202407-27 世界首例去ECMO人造子宫成功:男人怀孕成为可能 NEW 快科技7月27日消息,医学界最近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全球首例去ECMO人造子宫实验成功。据了解,今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了第四次“去ECMO化人造子宫动物实验”,胎羊在母体外存活达90分钟,为世界首例成功案例。该技术通过模拟子宫环境,允许胚胎在非母体中发育,从而在理论上为男性怀孕创造了条件。去ECMO人造子宫的核心原理是使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该系统能够替代胎盘的部分功能,为胚胎提供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代谢废物。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出早期... Read More >
202407-27 8针同刺不冒烟不起火!吉利第2万套神盾短刀电池下线 NEW 快科技7月27日消息,吉利汽车官宣第2万套神盾短刀电池下线,并将首次搭载于吉利银河E5电动SUV之上。上月底,吉利汽车官宣发布了新一代“刀片式”磷酸铁锂电池,名为“神盾短刀电池”。结构方面,吉利发布的电池为短刀片,长度580毫米,相比传统长刀电池缩短约40%,内阻和发热量都更小,体积利用率提升50%,能量密度提192Wh/kg,媲美三元锂电池。神盾短刀电池实现了3500圈循环寿命,可行驶超100万公里,得益于其较短的单体形状,缩短了单体的电量传递路径,充电速度是长刀电池的1.... Read More >
202407-27 太平洋上有一小块区域 水温变化会影响半个地球的气候 NEW 这两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几乎是只要哪里出现较大的洪涝或者较大的干旱,我们都可以看到可能与这两个现象有关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确实影响全球,不过很多人可能并没有仔细去了解它们是怎么会回事,两者描述的都是赤道中东太平洋附近的海水温度异常,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新研究发现,地球上还有另一种与厄尔尼诺或者拉尼娜相似的现象——它开始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一小片区域 ,那里海水的温度变化显著影响着整个南半球的气候。厄尔尼诺如何影响全球气候?“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 Read More >
202407-26 号称对标NVIDIA、300亿市值跌没99.7%!国产芯片公司左江科技正式退市 快科技7月26日消息,曾号称“芯片大牛股”“NVIDIA竞争对手”的国产芯片公司左江科技,在经历股价的过山车后,于7月26日正式结束了其上市生涯。这家曾创造股市神话、市值一度高达300亿元的公司,最终市值蒸发了99.7%,以"1元芯片股"的身份黯然离场。左江科技成立于2007年,201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2年11月,其控股子公司成都北中网芯推出国内首颗全国产自主可控的可编程网络数据处理芯片(DPU)鲭鲨NE6000系列,左江科技因此被寄予厚望,被... Read More >
202407-26 中国南方航空:8月底将引进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 快科技7月26日消息,据南方航空报官方公众号介绍,南航计划8月底迎来第一架C919飞机。7月10日,南航首批8名机长在中国商飞顺利完成C919转机型训练,这也是中南地区首批改装C919的学员。据介绍,南航首批运营的C919飞机,采用三舱布局模式,公务舱、明珠经济舱和经济舱共配置164个座位,均由国产厂家定制打造。公务舱座椅采用零重力摇篮式后倾设计,经济舱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标准中间座位略宽于两侧座位,搭配多种实用功能和座椅空间优化设计,客舱整体空间开阔宽敞,全舱配置个人充... Read More >
202407-26 电梯内电池爆燃事主26天后去世引热议 官方:勿将锂电池带进电梯/室内充 快科技7月26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画面中一名男子提电瓶车电池进电梯,电梯关门的一刻火光吞没轿厢;随后男子被救出电梯轿厢,身上多处焦黑。据查证,该事故发生于2021年10月8日,凌晨时分广东广州海珠区某小区,男子陈某和妻子说电池发热了,打算拎去室外降温。当陈某带着电池进入电梯,电池突然冒烟爆燃,火光瞬间铺满整个轿厢。片刻之后,男子被众人救出电梯并送往医院救治,诊断为全身多处火焰烧伤、重度吸入性损伤、急性肾损伤、左眼烧伤。11月3日,陈某在家中去世,... Read More >
202407-23 全固态电池新突破!中科大开发出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快科技7月23日消息,业界对于全固态电池的探索从未止步,今日,有好消息传来。中科院之声官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该材料在具有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固有优势的同时,相较其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更加低廉、更适合商业化。据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现开发出了一种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i7P3S7.5O3.5(LPSO),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上(DOI:10.1002/anie.202407892)。“日本丰田... Read More >
202407-23 俄罗斯公布空间站路线图:2027年开始建设 紧跟中国 快科技7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宇航局公布了空间站和相关地基基础设施的全面路线图,最快会在2027年开始建设。按照俄罗斯宇航局公布的情况,将于2027年开始建设自己的轨道空间站。“计划在2027年底首先发射研究与能源舱段,并在2028年至2030年发射连接舱、过渡舱、基础舱和专用舱等。”俄罗斯宇航局说道。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相比,设计中的俄罗斯空间站将容纳更多科学有效载荷,以测试和改进空间技术。俄罗斯空间站总设计师科热夫尼科夫称,为减轻宇航员的工作负担,未来俄... Read More >
202407-23 装载力达250吨!9000车大型汽车运输船(PCTC)首制船正式开工 快科技7月23日消息,据“中国船舶”官微发文,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为意大利GRIMALDI公司建造的9000车大型汽车运输船(PCTC)首制船正式开工点火。该艘PCTC由我国顶尖设计机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精心设计,其尺寸宏大,总长达到了199.9米,型宽38米,型深则为14.8米,设计吃水深度9.2米,专为高速航行而生,设计航速高达19节,并已获得意大利船级社(RINA)的权威认证,确保了其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安全与可靠性。此型PCTC彰显了中国船舶... Read More >
202407-22 7nm等光刻机没有也无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先进封装是未来 快科技7月22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南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在路上,未来一定孕育巨大成功模式。“在40年前,我不曾想过中国半导体产业能有如今的发展规模,但是在过去的20年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未来中国一定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陈南翔称,不过,当下还不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好的发展状态,中国最好的状态正在路上。陈南翔指出,当前看到的三星正在做的三纳米和英特尔正在做的三纳米都是不一样的,有着各自的定义。“以前摩尔定律有效的时候,在每一个节... Read More >
202407-21 5.6-5.2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我国科学家有重大发现 在距今5.6–5.2亿年前的寒武纪,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各动物门类尤其是无脊椎动物相继出现,并快速扩张,形成以动物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系统,而在更古老的地层中一直找不到明显的祖先化石。这一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也是显生宙的开始。这是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可能与海洋的氧化有关,海水含氧量的增加带来了早期动物的“爆发式”出现,但早期动物对... Read More >
202407-20 奇迹再现!全球第7例HIV治愈患者出现 科学家分享治愈过程 7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德国一名60岁的患病男子在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已经成功治愈了艾滋病毒。按照医生的说法,艾滋病毒非常难以治愈,因为它感染的一些细胞通常是处于或进入休眠状态的免疫细胞。目前,针对艾滋病毒的标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仅对免疫细胞起作用,用于压制艾滋病毒。然而病毒并未消失,其DNA一直蛰伏在免疫细胞内,而这些细胞统称为“病毒储存库”。由于干细胞移植存在高致死率,因此将这种治疗提供给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是不道德的,除非患者还患有其他疾病,例如侵袭性白血病(... Read More >
202407-20 洞庭湖决堤抢险77小时!吉林一号卫星全程还原:涌入洪水2亿立方 7月5日17时许,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引起大堤塌陷,大量洞庭湖水涌进团洲垸。各方抢险救援力量争分夺秒,24小时不间断封堵决口,于7月10日22时许完成封堵,历时77个小时,期间转移5000多人,无人伤亡。7月6日11时11分,长光卫星紧急调度吉林一号宽幅01A星过境岳阳华容,对灾区进行观测成像,并第一时间提供给相关单位。7月7日13时15分,吉林一号高分03D25星过境岳阳华容,对洞庭湖决口封堵进展进行观测记录,可以看到作业船只已就位,决口宽度明显缩小。7... Read More >
202407-19 为何日本能够获得月球土壤,网友不理解:为何要给日本呢? 在浩瀚的宇宙探索之旅中,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最近,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从月球背面带回了珍贵的月壤样本,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也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中国宣布将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分享这份宝贵的月壤时,网络上却掀起了一波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示不解:“为什么要给日本呢?”首先,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月球背面这片神秘的土地。长久以来,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导致月球背面始终背对着地球,因此人类对其了解甚少。嫦娥六号的成功着陆与采样,不仅...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