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李炎为什么要提高宰相的权势?有哪些利弊呢?(深度揭秘) NEW 李炎为什么要提高宰相的权势?有哪些利弊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皇甫湜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就曾上书直谏,指出时政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宰相之进见亦有数,侍从之臣皆失其职,……股肱不得而接,爪牙不足以卫,其危甚矣”,也就是说,宰相及侍从官的失职与不得实权,乃是朝政日堕的原因。他建议宪宗应该“日延宰相与论义理”,即经常同宰相商议国事,保证他们能真正拥有辅弼的实权。 而在唐朝中后期,相权随而渐遭削弱。特别是“甘露之变”以后,“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 Read More >
202405-07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真没想到) NEW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首先是严格进士覆试制度,提高铨选质量,选拔真才实学。进士科是唐代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门径,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时间的流转,“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也”,其弊端也日趋明显。有鉴于此,会昌三年(843年)正月下敕文,“礼部所放进士及第人数,自今已后,但据才堪即与,不要限人数,每年止于二十五人”,这样做,虽难免依权弄法,徇私舞弊现象的存在,但不拘一格、选拔真才实学确也收到一定效果... Read More >
202405-07 李炎在位期间,为什么会下诏禁止官员游宴呢?(一篇读懂) NEW 李炎在位期间,为什么会下诏禁止官员游宴呢?为整肃政风,会昌时期严禁官员无节制的游宴,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代官吏按规定都有宴会钱,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不正常的消费活动,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官员往往游宴无度,如此不仅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也助长了奢侈之风,堕败社会风气,在民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官吏因嗜酒贪杯,耽误办公,严重影响了政丵府机构的办事效能。因此,李炎下诏禁止官员游宴,其意旨就在于促进政风的廉洁和政丵府形象的改善。关于罢进士曲江集宴,... Read More >
202405-07 昭义节度使为何要对抗朝廷?唐武宗如何处置的?(奔走相告) 昭义节度使为何要对抗朝廷?唐武宗如何处置的?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会昌三年(843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欲仿效河朔三镇惯例,要求袭任节度使职务。当时反击回鹘侵扰的战事刚刚结束,在李炎与宰相讨论此事时,宰相多认为回鹘余烬未尽,边境还要加强警备,再讨伐泽、潞,恐怕国力难以支持,主张同意刘稹的请求。谏官和群臣也都表示赞成。李德裕则力排众议,坚决主张讨伐。他说:“泽潞事体与河朔三镇不同。河朔习乱已久,人心难化,是故累朝以来,置之度外。泽潞近处心... Read More >
202405-07 卢龙镇发生军乱,最后是如何被平定的?(速看) 处置卢龙镇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乱,陈行泰杀节度使史元忠,自主留后,遣监军傔以军中大将名义上表朝廷求节钺。李德裕不允,他对李炎说:“河朔事势,臣所熟谙。比宋朝廷遣使赐诏常太速,放军情遂固。若置之数月不问,必自生变。今请留监军傔,勿遣使以观之。”果然不出李德裕所料,军中杀陈行泰,立张绛,再求节钺,朝廷仍故意拖延。后雄武军使张仲武请发兵进击张绛,李炎恩准,遂以张仲武知卢龙留后。李德裕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很快地平定了卢龙军乱。 ... Read More >
202405-07 唐武宗是如何镇压回鹘的?有没有成功呢?(深度揭秘) 唐武宗是如何镇压回鹘的?有没有成功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宰相掘罗勿正率兵在外征战,恐被株连,以马300匹贿赂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借沙陀兵共攻彰信可汗。彰信战败自杀,国人立(厂盍)馺特勒为可汗。时草原发生疾疫,遇大雪,羊马多死,回鹘遂衰。开成五年(840年)秋,回鹘别将句录莫贺为彰信复仇,引黠戛斯骑兵10万进攻掘罗勿,大败其众,杀掘罗勿和馺可汗,焚烧可汗牙帐,回鹘诸部四散逃亡。可汗弟咀没斯和宰相赤心、仆固、特勒那颉啜各率其众抵天德军(治大同川,今内蒙古乌... Read More >
202405-07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重新收复了哪些失地呢?(深度揭秘)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重新收复了哪些失地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逐渐退出西域。回鹘汗国覆亡后,黠戛斯占据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有意将安西和北庭交还给唐朝,而李炎也想借机光复西域,命赵蕃出使黠戛斯商议此事。李德裕等进谏说:“安西离京城长安七千多里,北庭五千多里,假如黠戛斯归还,朝廷就必须重新设置都护府,征发一万名唐兵防守。不知道这么多的兵力从哪里征发,军需物资从哪条路打通运输。这实在是耗费大量的钱财去换取一个收复失地的好名声,恐怕不妥。”李... Read More >
202405-07 陆游的梅花诗有哪些?他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这样也行?) 陆游的梅花诗有哪些?他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陆游最脍炙人口咏梅词,当属《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千古留芳的梅花词用笔朴素,淡静幽远。陆游因梅花而在文学史上独放光华。陆游笔下梅花源自生活、彷佛饱含清新的晨露,但又高于生活,读来袅娜多姿、惊为天人。读几首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境... Read More >
202405-07 姚启圣才华横溢,做官为何被一贬再贬呢?(原创) 在《康熙王朝》中,有三名汉臣贯穿了整部电视剧,分别是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三人都才华横溢,但性格天差地别,最后也造成了三人结局的差别。姚启圣从小就有豪侠之气,曾在郊游萧山时,遇见两个兵卒抢掠女子,上前佯装好语相劝,夺取佩刀杀了兵卒,救下女子送还其家。姚启圣才华横溢,但因为正气浩然,骨子里面有一股犟劲,对官场歪风邪气十分不齿,不趋炎附势,再加上一张毒嘴,所以官越做越小,一步步遭贬,最后被贬到三里河马场做了看马官。姚启圣开始被康熙发现,得益于周培公的举荐。虽然朝中官员说姚启... Read More >
202405-07 明朝时期宦官开始逐渐登上朝政是什么时候?(真没想到)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定都在南京。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明朝的太监开始全面走向政治舞台是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开始的,以至于后世有“宦寺之盛,自宣宗始”的说法。此前明朝的太监没有说专门教导他们读书的,明朝太监的培养池“内书堂”就是朱瞻基倡导并设立的,根据《明通鉴》中的记载,培养和教导太监文化的“内书堂”一次培养小太监几百人,还专门挑选博学的翰林学士,甚至让内阁大学士来教导他们:至是开书堂于内府,改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 Read More >
202405-07 历史上真的有姚启圣吗?他有哪些功绩呢?(学到了吗) 康熙王朝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叫姚启圣,这个人看不起满清的刀戈铁马,认为我们中华文明是最好的,认为满清配不上我们中华文明,康熙对他是恨之入骨,很想想杀他,但是又不能杀他,只能想办法折腾他,最后还是康熙不计前嫌,启用他,收复了台湾,成了历史上的名臣。 首先,根据清史稿记载,姚启圣不是福建人,而是浙江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而且很早就和清朝走到一起了,他属于主动投靠的,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他最开始是通过参军的形式投靠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报仇。当时姚启圣受土豪恶霸的欺负,自... Read More >
202405-07 汉武帝是如何知道东方朔的呢?为何会放纵他呢?(奔走相告) 汉武帝是如何知道东方朔的呢?为何会放纵他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本来就极具玩性的皇上,偏偏又碰到了富有娱乐精神的东方朔,两个人的初次见面就充满故事性。电视剧里的东方朔和汉武帝初次接触时是在集市上,东方朔玩的把戏被武帝看穿了,武帝要求他继续把把戏玩下去,东方朔即使爱玩笑此刻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得面红耳赤,面子上挂不住。这时看热闹的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句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玩笑,说东方朔玩不了这个把戏是因为太傻。本来就紧张攻心的东方朔更受不了了,随口就来了句:“瞎说,... Read More >
202405-07 一直顺风顺水的张缵,为何会死于自己的毒舌呢?(学到了吗) 历史上有很多很有才学的人,然而并不是有才学就可以功成名就,反而有些人恃才自傲,反而落得惨淡的下场。今天的主角张缵便是这样一个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张缵是南朝人,从小就非常的聪明,甚至年仅11岁就娶了梁武帝的四女儿,成了令人艳羡的驸马。由于自己的岳父是皇帝,张缵在仕途上一路狂飙突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吏部尚书。除了一路高升外,张缵的学问在当时的学界也非常的有名气,曾经主持编撰多部著作。不过,可能是过于坦荡的经历也让张缵的性格更加轻狂。在为人处世方面张缵很长谦虚... Read More >
202405-07 王莽被称之为穿越者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身份(这样也行?) 王莽为什么被叫做穿越者,王莽都干了些什么事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王莽,字巨君,新朝开国皇帝,魏郡元城县人,是现在的河北省大名县人。出生时间约在公元前45年,于公元23年10月6日死亡,主要成就是建立新朝,王莽改革。 就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被称为穿越者呢? 我们先说科学创新作为穿越者的证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青铜卡尺,这个青铜卡尺和现代游标卡尺在相似度上能够达到90%以上。这个发明,足足比西方早就提前了一千多年了,据说当时王莽还叫人造...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