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唐朝本来是科举取士,为什么后来变成内推当官了?(全程干货) NEW 众所周知科举制是古代封建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特点就是公平,让寒门出身的学子也有了做官的机会。那么唐朝本来是科举取士,为什么后来变成内推当官了?其实这是因为唐朝的科举制并不完善,试卷并不隐藏姓名,于是里面就有了很多可操作的空间。 (一)唐朝选拔官吏考试以诗歌为主,所以诗人为官者甚多唐诗、宋词、元曲一直以来并立于我国封建时期的历史文化之中。唐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文学的巅峰时期之一,唐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唐朝也出现了非常多的诗人,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漫漫历... Read More >
202405-07 虎牢关之战后,李渊为何处死窦建德却放过了王世充?(不要告诉别人) NEW 虎牢关之战是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王世充军、窦建德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此战后,李渊处死窦建德,却放过了王世充,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渊选择赦免王世充、杀窦建德,其实是因为两人归唐的过程不一样。王世充相当于是主动投降,而窦建德则是被生擒的。 不过最终,王世充其实也没逃过一死,而是被离奇的刺杀了。要想说明白这事,其实还得从之前的三方大战说起。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因为准备比较充足,短... Read More >
202405-07 严世蕃被称为嘉靖朝第一鬼才,他有哪些才能?(原创) NEW 严世蕃明代嘉靖朝首辅严嵩之子,在历史上一直有鬼才之称。严嵩之所以能够作为奸臣当道数十年,离不开严世蕃的帮助。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夸张。 和很多明朝很多官员不同的是,严世藩并不是通过科举入仕的。而是通过他父亲的关系,免试进入了仕途。后来借着严嵩在朝廷的权势,在朝中步步高升。从尚宝司少卿最后到工部左侍郎,逐步成为明朝的高官。虽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便成为了官员,但严世藩的脑子,绝对是够用的。严世蕃这个人非常狡猾,很识... Read More >
202405-07 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唐高宗这份遗诏有何影响?(难以置信) 显庆五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683年,唐弘道元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驾崩,他临终前颁布了一份遗诏,里面有这么一条内容:“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条内容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巨大的,它赋予了武则天在重大事务上几乎是无限制的权力,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时间限制,也就是说,不管继任皇帝年纪多大,只要武则天还活着,这份权力就有效。 这或许是一种无奈,因为在唐高宗执政... Read More >
202405-07 李渊一直将李建成视作继承人,为何允许李世民手握重兵?(这都可以) 李渊一直将李建成视作继承人,但却允许李世民手握重兵,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渊允许李世民掌兵,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最开始的时候,李渊是只信任李家人掌兵,李世民作为儿子,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军队。后来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又只有李世民打得赢,只能继续重用。 等到李渊意识到李世民的威胁,觉得李世民过于强大的时候,这时候的李世民根基已成。就连李渊这个皇帝,也无法轻易拿掉李世民的权力了。 要仔细说这事,得从当年太原起兵说起。 隋... Read More >
202405-07 赵云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为何公孙瓒将他让给了刘备呢?(干货分享) 赵云,字子龙,他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为什么公孙瓒将他让给了刘备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孙瓒怎么可能把赵云让给刘备呢!对于公孙瓒来说,其实只是把赵云暂时借给刘备一用而已,帮助完刘备以后赵云就又回到了公孙瓒身边。可惜后来公孙瓒死了,恰巧赵云这个时候又与刘备相遇,机缘巧合之下,就归顺到了刘备旗下了。其实赵云在公孙瓒手下,根本就不受公孙瓒待见,毕竟人家手下人才济济,区区一个小赵云人家根本没放在眼里。公孙瓒在北方这一块,实力也算得上很大的了,... Read More >
202405-07 刘邦驾崩后,为什么托孤大臣杀光了他的嫡孙?(不要告诉别人) 刘邦去世后,托孤大臣杀光了他的嫡孙,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总体上来说,还是都是各自为了各自了利益所驱使的。功臣们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保护刘姓江山。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汉朝当时很可能面临着改朝换代的危险。 这件事,还得从汉高祖刘邦本人说起。刘邦这个人,其实可以说是历代开国君主当中,最善待这些功臣的一个了。从史书记载上可以看出来,在公元前202年一直到到公元前195年这期间,单单是被封为侯爵的功臣,就达到14... Read More >
202405-07 尹嘉铨致仕后替父亲上书请封,为何会引发文字狱?(一篇读懂)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清朝乾隆年间的文字狱极为严重,而“尹嘉铨案”便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尹嘉铨本是乾隆年间的普通官员,不仅擅长做学问,对程朱理学极有研究,而且勤于笔耕、著作颇丰。尹嘉铨原本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已经致仕,结果就因为替父亲上书请封,结果不仅自己丢了性命,所著书籍也尽被销毁。尹嘉铨乃直隶博野人,乃乾隆年间的吏部侍郎尹会一之子。乾隆元年(1736年)时,以举人身份入仕,先为刑部主事,后升任郎... Read More >
202405-07 古代驸马能够纳妾吗 需要怎么做才能纳妾(快来看) 古代驸马能够纳妾吗?古代王朝有没有这个规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代驸马最早的时候,并不是皇帝的女婿,类似车夫或者是随身保镖一职,后面因为娶了皇室公主,这个职务才开始变得不一样。 驸马虽然说是皇室中人,但在一些朝代来说,皇帝一般都是拿驸马作为替死鬼,毕竟都是外姓人,也用不着重视和在意。驸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皇亲国戚,但驸马在实际上的地位并不是很高,明清时期最高官职也就是正四品,能够进入朝堂参政议政的官阶大多数... Read More >
202405-07 印章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经历哪些发展变迁呢?(不看后悔) 很多人都对印章这个东西并不陌生,在早些年,很多人都是有私人的印章的。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制作盗版印章的难度越来越低,个人的印章也渐渐的被淘汰,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印章作为个人的凭信,其实历史悠久。今天趣历史小编就来讲讲印章的历史渊源吧。 中国印章文化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出现,战国时已普遍使用。先秦的印章通称为「古玺」,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才成为... Read More >
202405-07 颜回是孔子门下弟子中的佼佼者,为什么孔子却说他对自己没帮助?(奔走相告) 众所周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教育出了贤者七十二人,其中颜回是其门下弟子中的佼佼者,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为什么孔子却说他对自己没帮助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缘由。首先颜回的性格有局限性,无助于教与学的相互碰撞。孔子的教育理念是非常超前的,他认为学生并不只能听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应当有自己的思想。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经常交流、碰撞,思想才能产生新的火花。孔子希望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甚至反驳和质疑,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老师也... Read More >
202405-07 李炎在位期间,为什么要大肆削弱宦官势力呢?(居然可以这样) 李炎在位期间,为什么要大肆削弱宦官势力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李炎在位期间,任用宰相李德裕,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会昌二年(842年),宦官首领仇士良煽动神策军声讨宰相,其阴谋被挫败后,李炎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李炎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职。李炎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 Read More >
202405-07 李炎继位后,在政治上做了哪些改革?(快来看) 李炎继位后,在政治上做了哪些改革?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以严刑峻法为中心,对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进行严惩,并且在会昌四年对冗官进行了裁减。会昌四年(844年),李炎听从李德裕之言,一下裁掉官吏2000多人。李炎立法极其严峻,尤其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更是从重从严,绝不姑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贪污纳贿乃官僚队伍腐败现象中最为人们痛恨的行为。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李炎在即位赦文中宣布:“在开成五年二月八日之前,除了十恶不赦、背叛国家、故意杀... Read More >
202405-07 李炎在位期间,是如何整治朝廷腐败的?(原创) 李炎在位期间,是如何整治朝廷腐败的?关于会昌时期的廉政建设,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会昌元年(841年)十一月,御史台奏请调整京城文武百官及庶人丧葬事,以为官员大办丧事,难免借机变相受贿行贿,堕败政风,对此进行限制,无疑有助于政风的廉洁。唐代官俸不高,许多官吏的薪俸收入,尚不能养家糊口,还有许多地方薪俸发放不及时,这样就难免心生他念,转而刻剥于民以自奉。另外唐人重内轻外,多个愿到外地为官,特别是不愿到边鄙之乡或气候等条件恶劣之地任职,结果造成了京师及一些繁华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