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 古时候西京是哪里(历史上有西京吗?盘点历朝历代曾经存在过的“西京”) NEW 古代的都城常常以方位命名,如北京、南京、东京,但很少听说过西京。这是否意味着古代历史上没有西京呢?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古代大多数王朝中,采用的是"多京制",除了皇帝所在的都城外,通常还设有留都、圣都、行都等陪都,而西京在历史上的出现次数并不少,只是不为人所熟知而已。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曾经存在过的西京: 东汉时期的西京是长安。 曹魏时期的西京同样是长安。 隋朝的西京是大兴城。 唐朝的西京是凤翔。 后梁的西都是洛阳府。 后唐的西都是京兆府。 后晋、后汉、后周的... Read More >
202404-25 秦国为何灭亡没有救兵(秦末天下大乱时,驻守岭南的秦军为何没有回军救援?) NEW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各路义军纷起,除了章邯组建的临时军队外,秦国各地的驻军和上郡边军也参与了平叛战争,唯独驻守岭南的秦军没有回援。有人认为,秦始皇下令这些军队驻守边地,即使国内有变故也不得返回,但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秦始皇并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岭南秦军之所以没有回援,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他们无法回来,二是他们不愿回来。首先,秦国的律法严苛,士兵不敢擅自离开岭南驻地回援。受到秦末叛乱形势的影响,再加上岭南距离咸阳太远,朝廷从未下达过回援的命令,因此岭南秦军也不敢擅自离... Read More >
202404-25 关羽的五虎上将叫什么(关羽作为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他的后代情况如何?) NEW “五虎上将”之说出自于《三国演义》,最早则源于陈寿在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指的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这五位名将,他们是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重要将领。关于关羽的后代情况,人们对此存在一些争议。 关羽:两子一女、孙子两人,后人说法有待考证 在《蜀记》中记载了关羽家族在蜀汉灭亡后被庞德之子庞会灭族的情节。但是,关于《蜀记》的真实性存在疑问,因为《三国志》并未提及此事,而且记载《蜀记》的王隐持有贬低蜀汉、推崇魏国的立场。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 Read More >
202404-25 曹操为什么忌惮刘备(曹操为何不趁刘备弱小的时候消灭他呢?)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其中攻取益州是他实现天下一统的关键之一。公元215年,曹操率军到达汉中南郑,张鲁亲自前来迎接,曹操对此表示肯定,又因张鲁早有归顺之意,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曹操的最大志向是在有生之年扫清天下群雄,因此攻取益州后,应该趁势进攻益州。 然而,曹操并没有利用公元215年攻打益州的机会,而是选择回到北方中原,这无疑给了刘备坐稳益州、增强自身实力的喘息之机。曹操没有趁势进攻益州,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 Read More >
202404-25 秦国为什么最先灭韩国魏国(秦国统一的过程中,为何先选韩国下手呢?) 在中国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霸中,秦国是最后崛起的国家,而韩国则是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这个结果有多种原因。 首先,韩国在战争之前已经变得非常虚弱。在公元前238年,韩王安继位,他的国家已经成为七国中最小、最脆弱的国家。 韩王安在位期间,虽然对秦国充满恐惧和憎恨,但是他却没有能力来抵御秦国的进攻。而在公元前233年,秦国派遣桓齮将军越过太行山,攻占赤丽和宜安两个城镇,然后进攻赵国的腹地。赵国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调集了名将李牧率军前来抵御秦军。李牧在晋州设伏,袭击了秦军的营... Read More >
202404-25 刘备为何自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呢视频(刘备为何自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呢?)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随后正式称汉中王。此时,刘备手握益州、汉中、荆州三郡等地,但他选择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汉王。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刘备不称蜀王呢?据分析,如果刘备称蜀王的话,会让人觉得他想要割据一方,而不是匡扶汉室、一统中原。而汉中郡则是刘备击败曹操后夺取的疆域,所以称汉中王更能体现他进攻中原的决心。汉中郡是在战国时期的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设立的,治南郑县,境域相当于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勉县以东、干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保... Read More >
202404-25 管叔是什么意思(管叔是什么人?为何被封为“三监”之首?) 周武王姬发在消灭商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西周的统治。他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三个封区,分别是卫、鄘、邶,由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管理。这三个封区被称为三监,其任务是监视武庚,以防止商朝的残余势力对西周造成威胁。这样的安排表明在西周初期,殷商王室仍然具有相当的实力,可能会对刚建立的西周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武王赋予了三监诸侯重要的职责和地位,可以说在西周初期,他们的地位高于其他诸侯国如齐国、鲁国、卫国、郑国和晋国等。 其中,管叔(也被称为关叔)... Read More >
202404-25 刘表的实力(刘表实力很强,为何没能建立功业呢?) 刘表执掌荆州的时候,虽然有能力与曹操等诸侯争霸天下,但他却一生止步于荆州,没有进一步扩张势力的举动。这主要是由于几个原因。 首先,荆州地处四战之地,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这使得刘表无法轻易与其他诸侯展开争霸。公元192年,孙坚在与刘表交战时被击杀,此后孙策和孙权将刘表视为敌人。荆州位于江东的上游,对于孙氏来说,控制荆州是确保自身安全的关键。正因如此,孙权背叛了孙刘联盟,偷袭了关羽。因此,刘表在荆州期间多次面临孙策和孙权的进攻,尽管他成功地抵御了大部分进攻,但这都是在他的... Read More >
202404-25 郝普多次背叛,他的下场是怎样的呢视频(郝普多次背叛,他的下场是怎样的呢?) 郝普的背叛行为使他成为当时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与傅士仁、麋芳等人一样,郝普也被戏称为"奔臣",意味着叛离忠义。更重要的是,郝普不仅一次背叛了蜀汉,还叛变了东吴,他的这种反复无常的行径无疑使他被人们与吕布、孟达等人相提并论。 具体来看,郝普,字子太,出生于义阳(治所今天的湖北枣阳东南部)。早在赤壁之战前后,郝普就跟随刘备。公元211年,刘备进入川地时,任命郝普为零陵郡太守。当时,刘备的势力尚未扩展到益州,只掌握了荆州五郡,而郝普作为这五郡中的一个太守,地位已经可与赵云等人... Read More >
202404-25 王浚和王濬(王濬是什么人?晋灭吴之战的最大功臣) 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率领大军展开了晋灭吴之战,该战役水陆并进,直指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成功灭亡了吴国,结束了三国时代的长期战争。 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的指挥官包括杜预、王濬、唐彬、王浑、周旨等众多将领。然而,在我看来,王濬可谓是西晋灭亡东吴的最杰出功臣。公元279年的咸宁五年,王濬上书请求尽快进攻吴国,促使晋武帝司马炎于十一月发兵大举攻打吴国。次年正月,王濬率领水陆军从益州成都出发,顺流而下。公元280年二月,王濬越过建平,用巨大的筏子带着吴军... Read More >
202404-25 刘曹争夺汉中之地的时候,为何吴国没有争夺成功(刘曹争夺汉中之地的时候,为何吴国没有争夺呢?) 在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地区的时候,孙权作为刘备的盟友,并没有趁机偷袭曹操,反而向曹操归降,并准备着偷袭荆州的行动。 建安二十二年春季,孙权与吕蒙商议,积极准备夺回荆州的计划。孙权还派遣都尉徐详去拜访曹操,请求归降,并且曹操同意与其修好,宣誓再次结为姻亲。我认为,孙权之所以向曹操归降,主要是为了避免自己同时招惹两个敌人。由于接下来偷袭荆州的行动必然会导致孙刘联盟破裂,孙权希望在与刘备交战时不再遭到曹操的进攻。因此,他提前选择向曹操投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还... Read More >
202404-25 夷陵之战陆逊没有救谁(夷陵之战的经过如何?陆逊为何能战胜刘备?)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夸大了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兵力。据小说中描述,关羽被杀后,刘备兴兵讨伐东吴,调集了70多万大军,而东吴则只投入了20万大军。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被描绘成一场规模庞大的百万人大战,结果却是陆逊以少胜多,击败了拥有70多万兵力的刘备。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将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列,统称为三国时期的“以少胜多”战役。然而,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夷陵之战并非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陆逊的兵力并不比刘备少。对于夷陵之战,许多持不是“以... Read More >
202404-25 刘备为什么自称汉中王(刘备自称“汉中王”,为何都城没定为汉中呢?) 对于汉高祖刘邦而言,他选择将都城定在汉中而非成都,目的自然是为了方便进攻关中地区。 在经历了鸿门宴之后,刘邦只能忍辱负重地接受封号,并在四月率军进入汉中,烧毁栈道以示不再有东出之意,以迷惑项羽,同时暗中筹谋渡过陈仓山。公元前206年的五六月间,齐国王室后裔田荣不满分封,将齐王赶走,杀死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同年11月,刘邦趁机率军东出,任命韩信为大将,修复栈道并秘密渡过陈仓山,重新进入关中地区,迅速击败了章邯,并迫使司马欣、董翳归降。这无疑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如果汉高祖... Read More >
202404-25 秦国灭亡东周(秦国灭东周王室,为何其他国家没趁机攻秦呢?) 战国时期后期,周王室已经失去了地位和影响力,这正是秦国敢于消灭东周王室的重要原因。在徐州相王中,齐国和魏国相继称王,但在战国七雄中,只有三个诸侯国敢于越权自称王。然而,接下来的五国相王彻底揭示了最后的底牌。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在公孙衍的斡旋下结成联盟,各国君主纷纷自称王。各国不论大小纷纷效仿,甚至包括中山国和宋国等战国七雄以外的诸侯国。许多历史学者认为,宋国和中山国的自称王表明周天子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已经大幅减弱,甚至可以说已经荡然无存。由于周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