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张飞背叛刘备(张飞逃跑忘带刘备的夫人,刘备为何没有怪罪他?) NEW 张飞逃跑忘带刘备的夫人,刘备为何没有怪罪他?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三国中大家都知道吕布是一个深藏不露之人,有一次待刘备带着关羽以及军队外出的时候,吕布就趁机带兵攻打徐州。留守城中的张飞自己知道打不过吕布,然后只能带着城中所剩下的一小部分人找机会逃了出来。 打不过自然不能硬抗,就像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走为上策。不过张飞只顾着自己逃命,却忘记把大哥刘备的老婆带上了,这实在是犯了大罪。后来见到刘备的时候他就感觉跪下认错,还哭的稀里哗啦的。在旁边冷眼旁观的关... Read More >
202404-26 刘备白帝城托孤表现刘备什么个性特征(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 NEW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翻译起来就是“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完成我们的大业。如果我这个儿子是可以辅佐的,请先生辅佐他;如果他不中用,请先生自行其是”,但这句话里暗藏着一个巨大阴谋,诸葛亮被刘备给套上了。后人总把刘备托孤的话这样理解:我这个儿子能辅佐你就辅佐,不能辅佐你就自己做蜀汉的皇帝吧。趣历... Read More >
202404-26 黄忠败给关羽的原因(年近60的黄忠为何和壮年的关羽打成平手呢?) NEW 年近60的黄忠为何和壮年的关羽打成平手呢? 很多人都对于刘备到底是不是一个仁义的君主,持有着怀疑态度。不过在黄忠临死前大喊8个字说出了真相。大家也都知道,黄忠年轻的时候为了养活一家人也就选择隐姓埋名躲避战乱,可以说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物的。只不过后来在家人离世后黄忠才选择出山开始新生活。还好,黄忠遇到了他的伯乐。也就是刘备。刘备一直以来都是个十分重视人才的君主,自然是非常看好黄忠的。在黄忠跟随刘备之后,也是为蜀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来攻取益州的时候黄忠更是功不可没。... Read More >
202404-26 刘备抛弃百姓是哪一集(刘备撤退时,百姓真的是自愿跟随刘备离开的吗?) 刘备撤退时,百姓真的是自愿跟随刘备离开的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元208年7月,曹操挥师南下,攻打荆州。由于荆州刘表病逝,刘表次子刘琮继位荆州牧,曹操得知消息后,当即抢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以达到出其不意,威胁荆州的目的。得知曹操来袭后,章陵郡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投降曹操,这些投降派认为荆州尚属于汉室,如今以臣属的身份去对抗天子,是对国家的叛逆,正因如此,此时用荆州的军队去抵御曹操是十分不明智的,而依靠刘备去对抗曹操也注定会失... Read More >
202404-26 刘备为什么接纳吕布(为什么刘备接纳了名声很差的吕布呢?) 为什么刘备接纳了名声很差的吕布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虽然三英战吕布等故事是后世小说家、戏剧家的艺术创作,但是吕布转战中原、河北等地,确实有不少英勇作战的事迹,例如调停刘备和袁术两势力时的“辕门射戟”,就是被史书收录的真实事迹,可见吕布的勇武。 尽管勇武,吕布的人品实在不行,在丁原手下干活时,就杀了丁原,投靠董卓。干了没多久,又杀了董卓自立。后来吕布又先后投靠了袁术、袁绍等势力,都因为闹不和而分手。唯有之后投靠刘备,抢夺了徐州的统治权力才算是有... Read More >
202404-26 匈奴对待汉族俘虏的方法(匈奴俘虏汉人后不杀还优待 匈奴为何还送一个老婆) 还不知道:匈奴和汉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元代戏曲中有一戏文,说的是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古代社会,战败的一方就会沦为俘虏,任由获胜者凌辱、宰割。但奇怪的是,匈奴在打败了汉军后,不但没有杀死他们,反而还“优待”他们,给这些被虏的汉人都配了一个匈奴妻子。但其实,这种做法可比杀死他们更让人后怕。 秦末汉初,再度来犯公元前214年,秦国大将蒙恬退匈奴七百里,将他们赶出了河套,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宁夏一带。既然无法夺取中原的政权,匈奴... Read More >
202404-26 项羽为什么逃跑(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 项伯为什么要帮助刘邦) 项伯为什么帮刘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楚国名将项燕有三个儿子,长子项渠虽然天姿卓越可是英年早逝,但他却留下了一个儿子——项羽,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西楚霸王。 项羽的两个叔父自然成了他的领路人,可惜的是在跟随项梁反秦的道路上,项梁在定陶之战中被章邯击败,他自己也力战而亡。此时项羽只剩下项伯一位叔父了,他也一直矜矜业业地扶持着项羽,希望项羽能让他们西楚项氏一族再现辉煌。 既然是辅佐项羽称霸,那为何还要去帮助刘邦... Read More >
202404-26 刘邦为逃命丢掉子女(刘邦逃跑时丢下自己的孩子 刘邦无情的原因是什么) 对刘邦逃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从一个小小的亭长起家,一直干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经历了超乎常人的磨练,最后创下了丰功伟绩。为了抓住自己生存的机会,他不惜抛妻弃子,在项羽扬言要煮刘太公时,刘邦却要求项羽别忘记分他一杯羹。刘邦不愧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行事风格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但是抛弃儿女这件事,却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刘邦在彭城战败,落荒而逃,逃亡的途中碰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这时候还精神正常,于是把孩子拉上... Read More >
202404-26 败北指的是什么生肖(败北是什么意思?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 败北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西楚霸王项羽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里的“败北”是败仗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打了七十多场战争,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未尝败绩,从未打过败仗。 那么为什么打败仗是“败北”,而不是“败南”呢? 一、这要从“北”的字面意义来解释。“北”被赋予打败仗的意思。我国的文字是象形字。例如:日,原来就是一个圆形的太阳;月,就是一个弯... Read More >
202404-26 吕雉和刘邦的感情(吕雉和刘邦年龄相差十几岁 吕雉为何还嫁给刘邦) 对吕雉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吕雉想必各位朋友应该都知道,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第一位太后,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女性身份干涉国家大事的“风流人物”。吕雉的老家在山东单县,后来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捕而被迫迁移到刘邦所在的江苏沛县。 但尽管吕家当时是远迁而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吕家当时的声望依然不是刘邦这个小小亭长所能比拟的。现代史料上关于四十岁的刘邦,之所以能迎娶二十八岁的吕雉为妻,给出的理由基本都是大同小异。比如有的说刘邦... Read More >
202404-26 二十等爵制作用(“二十等爵位”指的是什么?每个爵位能享受怎样的待遇?)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以赏军功,共分二十级,即“二十等爵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孝公五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这次变法使得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彻变革,不仅国力大增,且军队战斗力开始飞速提升。而秦军之所以战斗力如此强大,主要便是源于秦国独具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制,其实可以看作是对周朝阶层的进一步细化,在二十等爵位中,一到四级相当于士,五至九级相当于大夫,... Read More >
202404-26 继承制度有什么(历史上有哪些被继承并沿用至今的先进制度?)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我国古代的制度其实也一直在进步和发展,虽然很多制度已经被历史所抛弃,但同样有一些些先进和合理的制度得以保留,甚至沿用至今。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科举制度:自隋唐建立至今,仍一定程度保留 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以来,官员选拔机制便一直在改革和发展,从两汉察举制,到两晋的九品中正制,结果导致门阀士族对权力形成了垄断,而为了打破这种垄断,在印刷术和造纸术大力发展使得读书成本下降之后,科举制随之诞生。 科举制自南北朝萌... Read More >
202404-26 管仲死后齐国很快衰败(管仲作为齐国相,为什么会被封为“青楼”祖师爷?) 凡是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者,对于管仲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的他,与乐毅并称“管乐”,乃是后世很多名臣的奋斗目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代名相,却被娼妓奉为了保护神,被妓院奉为祖师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娼妓虽然是为世人所不齿的行业,但其诞生的时间却及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桀时期的“家妓”(或称“奴妓”),或许正是受夏桀蓄女乐、养倡优的影响,导致蓄养家妓的风... Read More >
202404-26 为什么古代人读书都是为了当官(古代读书人的最终目的是做官,为何古人那么热衷于做官?) 古人热衷于做官吗?答案是肯定的,我国自古以便有一种浓厚的“官本位”思想,也就是以官为本、以官为贵。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大多数古人读书都不是为了增长见识、探求真理,最终目的仍是做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看来,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为名为利:做官可以光宗耀祖,特权阶级可以轻易获利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官本位”思想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便是因为“名利”二字。古代有个基本的阶级划分,即“士农工...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