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8 刘备为什么不放弃(刘备夺取益州过程中,为何曹操没有阻止呢?) NEW 刘备夺取益州过程中,为何曹操没有阻止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曹操阻止了,而且是武力阻止,但由于当时曹魏军事集团后院起火,自顾不暇,尽管文韬武略的阿瞒有计划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最终错失了良机!而孙权想阻止,却鞭长莫及,不具备阻止的条件。 1.曹操知力有不逮,对南方战事有见好就收的意思。 赤壁之战前,曹操踌躇满志,这时,他兵多将广,是他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后,促成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 Read More >
202404-28 刘备入蜀荆州谁留守(刘备进入巴蜀时,最适合镇守荆州的是谁?) NEW 刘备进入巴蜀时,最适合镇守荆州的是谁? 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被围近一年才被攻克,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在马超也投靠刘备之后,刘备于是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启用蜀中诸多人才。在攻占益州后,刘备无疑将益州作为自己的根基,而将荆州交给关羽来镇守。至于曾经协助关羽镇守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都留在了益州。对此,关羽镇守荆州的结果,最终是兵败被杀。那么,问题来了,刘备进入巴蜀之地时,谁才是留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呢? 一首先,在笔者看来,相对于... Read More >
202404-28 曹操为什么对关羽特别好(曹操厚待关羽,为何关羽还要离开他呢?) NEW 曹操厚待关羽,为何关羽还要离开他呢? 公元208年,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后来,刘备又向南攻取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在刘备获得立足之地的背景下,关羽被拜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由此,就荡寇将军来说,成为刘备册封给关羽的第一个武将官职。那么,问题来了,关羽的“荡寇将军”,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地位有多高? 一 首先,荡寇将军,武将官名。东汉末年设立,为杂号将军,... Read More >
202404-28 关羽为什么死心塌地跟随刘备(忠义勇猛的关羽,为何会死在小人的算计中呢?) 忠义勇猛的关羽,为何会死在小人的算计中呢? 那么若是当时的曹操不妥善处理关羽的遗体,刘备是否就不会攻打东吴而将所有愤怒转到曹操的身上呢?答案很显然是不会,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关羽的死亡本身曹操有参与其中,其二,刘备更加痛恨孙权,其三刘备有野心。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分析下当时关羽当时身死的大背景就知道了。当时刘备初得益州,本应该休养生息图谋发展,关羽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襄樊之战,起初战役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慌了,和手下谋士商量应该怎么办,司马... Read More >
202404-28 为什么诸葛亮愿意和刘备一起出山(刘备那么弱小,为什么诸葛亮还要跟随他呢?) 刘备那么弱小,为什么诸葛亮还要跟随他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三顾茅庐“前,刘备处境相当堪忧,身边只有关、张、赵,没有好的谋士,也没有固定地盘。而当时袁绍坐拥天下大半,江东孙权父子也是雄霸一方,还有汉贼曹操,任何一方都势力雄厚。后来刘备被逼新野,徐庶加盟后,才打了几场胜仗,后来也是徐庶推荐诸葛亮,这才有后面的一段千古佳话。陈寿曾如此评价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可见诸葛亮并不像我们书中还有电视看到的那样,是... Read More >
202404-28 马超为什么没救关羽(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马超为何不救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马超为何不救关羽?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马超会不救关羽吗?不可能的,先不说关羽对蜀汉的重要性,就凭他和刘备“恩同兄弟”的关系来说,马超也不会不救他。马超之所以不救关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没办法救。而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一个叫临沮的小县城说起。 马超本是西凉军阀马腾的儿子。曹操进军关中,将欲攻汉中军阀张鲁之时,遭到马超和韩遂的联合反抗,随后曹操改攻凉州。凉州失守之后,马超投奔张鲁,后来差点遭到张鲁部... Read More >
202404-28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的人(古代为什么有打更这个职业 如果没有打更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古代打更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深夜,是一个人最需要宁静的时候。在古代时期,深夜的宁静感更为强烈,因为当时没有夜间照明的设备。而在古代深夜中,为了保证居民安全和城市的治安,打更就成为了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那么,古代深夜为何需要打更?打更也是有讲究的,不打更的后果有多严重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一、古代深夜为何需要打更?打更,简称更夜,是中国古代夜间守卫制度的一种形式。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周代,当时是为了控制盗贼的出... Read More >
202404-28 古代斩首为什么在菜市场(古代砍头为什么要选时间 这里边有什么讲究) 对古代砍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望断南飞雁,不及砍头时",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反映了古代砍头刑罚的残酷和惨烈。在古代中国,砍头刑罚是一种极其严厉的刑罚方式,它不仅代表着惩罚,更象征着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修复。然而,在执行砍头刑罚时,有一些规矩需要遵循,比如,犯人必须下跪,砍头的时间必须在午时三刻。这些规矩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它们寓意深远,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传统文化。犯人下跪的含义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尊敬神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执行砍头刑罚时... Read More >
202404-28 古代囚犯为什么要打散头发(古代犯人为什么会被剃光头 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吗) 对古代犯人剃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犯人要剃光头? 书说简短,言归正传。现在,监狱的犯人都会被剃成光头,是便于管理。那么古代将犯人的头发剃光,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吗?在古代,光头是一种刑罚,称为髡(kun)刑。《周礼·秋官·掌戮(lu)》中有关于髡的记载“髡者使守积”这是刑罚最早的文字记录。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头发和身体一样,都极其重要。因此髡刑和墨、劓(yi)、非、宫等酷刑均被认为是损害人身体完整的刑罚。 ... Read More >
202404-28 吕伯奢灭门(吕伯奢死得冤吗 他们一家是不是被曹操冤杀的) 对吕伯奢一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该书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争天下的故事,书中大都出自真实历史故事,但终究是一本传记,为了描绘出各个英雄豪杰的人物形象,在某些事情上用了些夸张手法。比如,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书中用的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作者用误杀就是为了突出曹操“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形象,那么,真实历史中吕伯奢一家真的是被误杀吗? 曹操本国的史书魏书中记载 “太祖以卓终... Read More >
202404-28 秦灭亡后为什么六国没有出现(秦始皇用了十余年灭六国建立秦朝,为何秦朝迅速灭亡?) 秦始皇历时十余年而灭六国,进而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初立的秦国可以说强盛无比,然而短短十余年后,秦国却又迅速灭亡,当真令人唏嘘不已。秦朝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认为应该是由根本隐患、改革缺陷和秦二世的胡作非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分别来说。 根本隐患:秦国的统治其实并不稳固,表面稳定实则暗流涌动 自周朝实行分封以来,尤其是平王东迁以来,天下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周天子,但实际上已经分裂长达五百余年。这种长... Read More >
202404-28 五国攻秦之战伤亡多少(战国时期发生了五国攻秦之战,结果是怎样的?) 合纵攻秦之战,或称五国攻秦之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进入战国中期后,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日强,至秦惠文王嬴驷在位秦简,秦国已完全占据关中,并在河东占据了汾阴、皮氏等前进基地,在河南占据了函谷关、陕城等重要关塞,控制了关中左中原的战略走廊,秦军进可攻、退可守,遂引起山东各国严重不安,开始策划“合纵”联合制秦,自后山东各国先后发动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其中两胜一败、两次无功而返。 第一次: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联军战败 面对山东各... Read More >
202404-28 王儇最后有孩子么(王娡是如何抛夫弃女进入皇宫,又成为皇后的?) 王娡是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刘彻的生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南宋之前,古代中国的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其中一个典型特点便是妇女改嫁现象极为普遍,然而即使如此,像汉武帝母亲王娡这样,在丈夫仍然在世且未履行离婚手续的情况下,公然抛夫弃女投入他人怀抱的,却仍然足以惊掉一地下巴。那么,王娡是如何抛弃丈夫进入皇宫,又坐上皇后宝座的呢? 抛夫弃女进入太子宫,王娡极为狠辣果决王娡其实也算是出身名门,其母臧儿乃西汉开国之初燕王臧荼之女,然而臧荼在西... Read More >
202404-28 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因素(秦国最终能实现统一,其实离不开秦国所有国君的努力) 秦国是周朝时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国自秦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前771年正式位列诸侯,再到秦穆公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后经百年中衰,又于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再度崛起,终至前221年攻灭六国,统一天下。 都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而统一天下,事实上秦国从地图上一个小点,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离不开秦国三十六代先君的努力。而在这长达六百余年的奋斗史中,秦国几乎没有几个昏聩之主,无论与山东六国相比,还是与...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