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曹操错过的人才(曹操错失的五位人才,他们究竟是谁呢?) NEW 曹操错失的五位人才,他们究竟是谁呢?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诗人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周公”两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在东汉末年,正是因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曹操麾下得以人才济济,在武将上,除了夏侯氏和曹氏的将领,还有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李典等人,在谋士上,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等都是不输诸葛亮、庞统之才。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依然错过了不少人才。其中,就包含了三大猛将... Read More >
202404-29 曹操攻取汉中后,没有乘胜追击攻打益州作文素材(曹操占据汉中时,为什么不对益州发起进攻呢?) NEW 曹操占据汉中时,为什么不对益州发起进攻呢? 作为三国时代最为杰出的枭雄,曹操有时的做法很让人奇怪、疑惑,甚至令人琢磨不透。有一个问题就很奇怪——曹操取得了汉中之地,为何不趁势进取蜀地?要知道,刘备其实也才刚打下了益州。没过多久,张鲁便直接利落投降了曹操,还愤愤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话来。曹操自己就有很强大的精锐部队,而且看张鲁的态度,他对刘备也不怎么友好。因而曹操此时进攻蜀中,是大有希望的。但问题便在于,曹操在汉中待了几天之后,便直接返回了老巢。至于其中缘... Read More >
202404-29 秦国招揽人才(秦国有不少引进的人才,他们谁的下场最惨?) NEW 战国时期,秦国作为当之无愧的人才引进大国,在人才引进和任用方面表现出色,然而这些人才的最终下场却大多不好,卫人商鞅、魏人张仪、魏人范雎、楚人李斯便是其中典型,那么这四人之中,谁的下场最惨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 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 Read More >
202404-28 范雎和张仪谁的功劳大(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同为秦国功臣,谁能能力最强?)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皆为秦国统一大业的功臣,那么这四人的能力大小又该如何排序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不论功绩和人品,而仅以能力论之,个人认为应该首推李斯,商鞅次之,范雎再次之,张仪排名最后。 第一,李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名相 李斯本为楚国上蔡人,后因悟出“老鼠哲学”而离家,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逐渐受秦始皇重用,历任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和后续一系列改革。如果说辅佐... Read More >
202404-28 李世民 李隆基 武则天(李世民、李隆基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有多混乱?) 在中国历史上的数百位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和女皇武则天也算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三位,而这三位的关系着实有些混乱。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造成这种混乱根源的,便是唐高宗李治,在极为讲究礼义廉耻的古代,李治和武则天可以说完全是有悖伦理的。 武则天也算出身名门,其父武士彟乃唐朝开国功臣,唐朝立国后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然而,当父亲武士彟于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由于其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人落... Read More >
202404-28 靖康之变是什么朝代的(靖康之变究竟有多悲惨与屈辱?北宋末年的君臣经历了什么?)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大量王公贵族、妃嫔宫女、百姓工匠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关于这场惊天大耻,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永乐大典》也写道“靖康之变,耻莫大焉”。那么,“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金军二度南下围困开封,朝廷为求和挖地三尺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八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南下攻宋... Read More >
202404-28 新城公主简介(新城公主是什么身份?她去世后为以皇后之礼下葬?)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女、唐高宗李治的胞妹,生母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北的一座唐朝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而这座古墓的主人,便是新城公主。然而,这位唐朝公主去世后,却是以皇后之礼下葬,而其墓中壁画上的人物则全部被刮去了脸部,这又是为何呢? 01.新城公主深受太宗喜爱,赐婚魏征之子却又被取... Read More >
202404-28 清朝有人吃人吗现在(清朝官员口含块人参就上朝 他们为什么不吃早餐) 对清朝官员上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相关文字资料与民间野史中有这么一个说法,清代官员在临上早朝之前不吃早饭,不喝水,只是在嘴里含上一块人参片。老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这些大臣们每天四更不到就得早起参加朝会,如果不吃早饭还不喝水,难免体力不支,那嘴里含块人参又是因为什么呢?清代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只是在清代前中期有一种叫作“御门听政”的制度,它多少有点电视剧里早朝的意思。 “御门听政”,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紫禁城里与文武百官商议大事... Read More >
202404-28 陈宫为什么跟吕布不跟曹操(曾舍官追随曹操的陈宫,为什么改投了吕布?) 陈宫是东汉末年著名谋士,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常说《三国演义》乃七分真、三分假,虽然其故事脉络与历史发展基本吻合,但偏偏在反应人物性格的关键节点,却往往出现虚构成分,从而极大影响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观感,陈宫“叛曹迎吕”便是其中之一。 《三国演义》修改了陈宫投奔和判离曹操的时间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亡,途经中牟时被抓,县令陈宫念其忠义将其释放,并舍官随其逃亡,两人逃到曹操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因曹操疑心太重而... Read More >
202404-28 清朝时期的养廉银远远低于官员的工资对吗(清朝养廉银制度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推行这个制度)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养廉银制度,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雍正创立养廉银制度,从耗羡归公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发放给各级官员,通过增加官员的收入,使得官员不愿意冒险去贪腐,从而避免贪腐。在养廉银制度全国推广后,便成为清朝官员重要的收入来源,经雍正、乾隆两朝的规范,成为定制。 一、雍正改革时,为何推行厚俸的养廉银制度? (一)清朝时期官员正俸普遍偏低 由于明朝时期采取的是薄俸的制度,由于缺乏监管,到明朝末期几乎成了无官不贪的局面,清朝初期,并没有积极吸取了明朝时期的教... Read More >
202404-28 清朝的一两银子是现在多少钱(清朝银子价值购买力如何 一两银子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你真的了解清朝银子价值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前中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励精图治,社会发展趋于平稳,民生经济得到大幅度提高,史学家将这段时间称为“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白银作为清朝的主要货币流通于市面。那清朝的一两白银,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呢?我们以清朝中期举例,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康乾盛世期间,市面上一升优质大米的价格在10-15文钱,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一升米等于1.5斤。也就... Read More >
202404-28 清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多少(清朝一两银子能买多少东西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还不知道:清朝银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别再被现在虚构的电视剧欺骗了。在清朝的时候,一两银子到底是能买多少东西呢?没有活在那个时候,我们只能靠猜测,当时的人买东西只能用银子吗?是不是跟电视剧里面一样呢?我们在很多电视剧里面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演员在买东西或者吃饭结账的时候都是使用银子,而且每一次都会给几两银子,这让观众都觉得那个时候吃饭都是需要花银子的,而且每一次吃饭差不多都是几两银子,他们还会在结账之后说不用找了。如果在历史现实中... Read More >
202404-28 杨慎为什么被流放(出身显赫的状元杨慎,为何却被皇帝流放至死呢?) 历史中很多官二代由于过于富裕的生活往往是对百姓生活并不关心,然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却完全不同,虽然他是一个实打实的官二代,但他完全没有富二代那种养尊处优,不理民间疾苦的纨绔子弟的气质。作为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大都透露着对百姓生活艰苦的悲哀和无奈,他就是杨慎。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杨慎家庭条件特别好,他的父亲是辅佐四代君王的朝中老臣还做了两朝首辅的杨延和,很多朝廷大臣都是他的门生,势力庞大。而杨慎本人有才华,年纪轻轻便考中了状元,因此前期的仕途非常的坦荡,这个时期是作品也... Read More >
202404-28 为什么雍正留着廉亲王办事(雍正为什么要推行养廉银制度 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清朝时期的养廉银制度是什么样的?雍正推行的制度最后为何没有减少腐败的目标?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养廉银,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来源于地方火耗或者是税赋,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事情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养廉银这个制度能得到雍正的推广,其中,山西巡抚诺岷和布政使高成龄,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雍正登基后,官吏贪腐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出现财政问题,钱粮都出现严重的亏空,雍正在改革的同时,实行重典,厚俸的方式来试...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