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郭嘉如果不早死(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否言过其实呢?) NEW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否言过其实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后便隐居。他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初出山投奔袁绍,可惜袁绍多疑猜忌,没有雄才大略。建安元年投奔曹操,被曹操奉为上宾,曾公然表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对郭嘉非常信任,许多军国大事,曹操总是让郭嘉最后做定论。而郭嘉的诀策则也十拿十稳。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的料事如神,对敌方心理状态的准确判... Read More >
202404-29 高览有多强(高览和蔡瑁两人两位降将为何在曹营一直默默无闻?) NEW 高览和蔡瑁两人两位降将为何在曹营一直默默无闻? 曹操麾下降将有不少人在投降之前声名不显,但是投降之后却能扶摇直上、大放异彩,其中佼佼者比如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张郃、徐晃三人,臧霸、文聘、庞德等等,当然也并非所有的降将都能在曹操麾下脱胎换骨,其中也有不少人投降之后近乎销声匿迹,比如绑了吕布献城投降的宋宪、侯成和魏续三人,以及今天要说到的高览和蔡瑁两人,除了上述提到的诸人之外,这两人算是曹操麾下比较大牌的降将了,那么他们原本应该大放异彩,为何却默默无闻? 先看高览,评书中说... Read More >
202404-29 陈宫跟随曹操时叫他什么(陈宫为何会和曹操分道扬镳,最后反目呢?) NEW 《三国演义》中的陈宫算得上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操在献刀刺杀董卓不成,一路逃亡至中牟县被守关士兵所擒获,中牟县令陈宫有感于曹操刺杀董卓的壮举,于是弃官不做跟随曹操一起逃亡;在路过成皋投宿曹操之父的结义兄弟吕伯奢时,因为误会吕伯奢告密于是曹操杀尽吕伯奢家人,并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宣言,陈宫为此和曹操分道扬镳,并最终成为曹操对手,感兴趣的读者跟着趣历史小编往下看。然而正史上却并非如此,陈宫是兖州东郡人,刚好是时任东郡太守曹操的属下,192年兖州刺史刘岱... Read More >
202404-29 典韦死后曹操放声大哭(典韦没死的话,曹操还会如此看重关羽吗?) 典韦没死的话,曹操还会如此看重关羽吗?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曹操非常的渴望人才,只要是见到有能力的都希望拉拢到自己的手下来做事,不论出身有才就会重用,其中就有这么几个人是曹操非常得到。1.关羽,在关羽前来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没有杀他,并且收留重用了他,他为了报答曹操的恩情,关羽为他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战场上更是杀死了数名敌方大将,曹操对于关羽也是加以重用,非常难得的是关羽注重情意,在刘备需要帮助的时候,关羽便离开了曹操,前去辅助刘备完成大业。 2.赵云,大家肯定都知道,在长... Read More >
202404-29 曹操三个女儿都嫁给刘协吗(曹操的三个女儿为什么全都嫁给了汉献帝?) 曹操的三个女儿为什么全都嫁给了汉献帝? 曹操七个女儿,有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他为何要这么做了?曹操为人老奸巨猾,他这样做当然是有道理的,是为了进一步控制汉献帝独揽朝政大权。根据很多史书记载,汉献帝曾经与曹操发生矛盾后曾经想除掉曹操。汉献帝用鲜血写了诏书然后缝在衣带里并且秘密传给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董承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的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打算谋杀曹操但是却失败了。建安五年(200)正月,这些人被诛杀。汉献帝衣带诏事件爆发之后,曹操觉得汉献帝能够... Read More >
202404-29 张松为什么嘲讽曹操(张松也是人才,为何曹操对其非常厌恶呢?) 张松也是人才,为何曹操对其非常厌恶呢?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提出“唯才是举”,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不问人品,只看有没有才华,此举可谓石破天惊!曹操惜才如命。徐庶原本是追随刘备的,因献计屡破曹军,曹操于是千方百计地用"挟持其母"之计把他挖于麾下。故而麾下谋士如云,战将如林。然而,随着其霸业的日益强大,他便开始视天下若无物。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进封丞相,率领数十万大军南征刘表。荆州幼主刘琮见曹军来势汹汹,不战而降。曹操为除后患,派出精锐士兵追击盘踞新野多年的刘备... Read More >
202404-29 为什么曹操本姓夏侯(曹操本姓夏侯,有权势后为何没有改回来呢?) 曹操本姓夏侯,有权势后为何没有改回来呢?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 ——《曹操不复姓》 曹操姓什么,这有好几种说法。史书上也很模糊,对曹操的老爸曹嵩,追溯曹操姓氏的关键因素,史书上就简单地说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估计是被曹操和曹丕等人删改过了,他们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本来姓氏。 比较流行的说法... Read More >
202404-29 三国演义典韦为什么排第三(三国中关于典韦的历史记载为什么那么少呢?) 三国中关于典韦的历史记载为什么那么少呢? 典韦有“古之恶来”之称,他出生布衣,在宛城殊死恶斗,终因寡不敌众慷慨战死。或曰典韦之死,主要原因在于曹操酒后乱性笑纳张绣的婶子,惹得张绣降而复反围攻曹操,为救曹操典韦舍生忘死。三国中关于典韦的历史记载并不是很多,毕竟他在三国争权过程中很早便死去。但即使如此,典韦这个名字依然流传到今天,可见典韦是个怎样让人赞叹的人物。先说典韦的实力,相传典韦十分勇武,老虎见到他都要害怕的逃跑,而典韦反而需要追着老虎才能将它打到。这个事情直接的反应... Read More >
202404-29 朱厚照身世(时而英明神武时而荒诞昏庸的朱厚照,他的死因是什么?) 朱厚照,即明武宗,他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受《游龙戏凤》等文艺作品和野史影响,明武宗朱厚照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事实上,如果要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挑选一位争议最大的帝王,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在其十六年的皇帝生涯中,时而英明神武宛如一代明主,时而又荒诞昏庸堪称无道昏君,堪称矛盾的综合体,至于明武宗朱厚照的死因,至今也无人能下结论。 年少即位在位十六载,时而昏庸时而英明... Read More >
202404-29 朱棣绕开济南(朱棣为何在济南之战中撤军?源于铁铉的一个损招) 济南之战是靖难之役重要一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文二年(1400年),“靖难之役”进入第二年,无论是面对各地守军,还是面对耿炳文和李景隆率领的朝廷大军,在实力与运气并存的情况下,以一隅敌天下的朱棣百战百胜,然而当李景隆败退济南,朱棣率军围攻济南长达三个月,结果非但没能破城,反而最终无奈撤军,而济南之所以始终未能被攻下,除了铁铉、盛庸指挥有方外,还源于铁铉的一个损招。 朱棣屡战屡胜却局势不利,济南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靖难之役”爆... Read More >
202404-29 楚国为什么能崛起(各诸侯国都以各自爵位相称,为何楚国一直称“王”?)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周建立之后,周天子大封天下,其中除周天子称“王”之外,诸侯王分别被封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然而,我们提到当时的诸侯国,便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其他诸侯国国君在僭越称王之前,基本以各自爵位相称,而唯独楚国一直称“王”,这又是为什么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楚国融入周朝体制失败,进而与周天子决裂说起。 楚国虽助周灭商,但却并未被纳入体制 三千六百多... Read More >
202404-29 谁能想到鸟也能喝醉:差点命都没了 近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动物保护组织“希望之地”,救治了2只“濒临死亡”的黑美洲鹫。工作人员是在一个肉类市场的垃圾箱附近发现的,当时听到了“砰”的一声,循声望去,发现地上躺着一只黑美洲鹫,一动不动,工作人员怀疑这只大鸟被汽车撞了。 在检查时,发现附近还有一只类似情况的黑美洲鹫。于是,迅速将这两只鸟带回动物保护基地救治。 刚到时,基地兽医觉得这2只鸟凶多吉少,因为:“它们无法保持平衡,还不停地晕倒,似乎失去了意识!”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也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他们在最... Read More >
202404-29 嘉靖祧庙(嘉靖帝如何将父亲升祔太庙?只是为何尽孝吗?)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其无子无兄弟,导致明孝宗朱佑樘一脉绝嗣,其母张太后与首辅杨廷和商议后,迎立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朱厚熜为帝,是为明世宗,也称嘉靖帝。朱厚熜即位之后不久,便开始了为父亲正名之路,为此他与大臣们相互博弈长达二十四年,最终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六月将父亲成功抬入了... Read More >
202404-29 孝康敬皇后儿子(前半生幸福无比的孝康敬皇后,为何晚景凄凉?) 孝康敬皇后张氏是明孝宗朱祐樘的皇后,也是唯一的妻子,明武宗朱厚照生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来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然而比起明孝宗朱佑樘对张皇后的宠爱,却仍有不足。作为历史上唯一遵循“一夫一妻制”帝后,明孝宗不仅一生除张皇后外从未纳妃,且对张皇后的宠爱简直无以复加,可以说做到了帝王的极致。不过,前半生幸福无比的张皇后,却在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晚景较为凄凉。 一朝被选...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