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胃病不能吃“馒头”?医生建议:想要养胃,尽量避开这4种食物 NEW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统计的相关数据内容显示在最近几年来内部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了一个逐年攀升的状态,大约能够达到76.32%左右。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胃病总人数几乎能够达到1.36亿,虽然胃部疾病频发且常见,但是这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虽然绝大多数的胃部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轻微的,但若是不注重调理,任其发展的话,就有可能会增加更严重的疾病发生,甚至有可能会增加胃癌问题出现。胃部病变的征兆有哪些?1.胃部疼痛,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会导致胃部黏膜充血、水肿或者有出血糜烂,胃酸... Read More >
202503-01 春天,苹果和“姜”是绝配,坚持每周喝2次,很多人不知道有啥用 NEW 导语:春天,苹果和“姜”是绝配,坚持每周喝2次,很多人还不知道有啥用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春天是一个过渡季节,天气时冷时热,气候变化剧烈,容易让人感到不适。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天的冷常常是冻骨头的,因此在春季,我们不仅要适应气温的变化,还要注重饮食调节,避免在寒冷的季节里过度食用油腻食物,防止脂肪积聚,影响健康和外形。与此同时,适合春天食用的温补食物尤为重要,能帮助我们的身体抵抗寒冷,保持体内的温暖和平衡。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身体已经积累了一些热量,... Read More >
202503-01 研究发现:每天多吃点大枣,患高血压和冠心病风险倍增?还能吃吗 NEW 大家都知道,大枣可谓是传统的“保健食品”,有着“天然补血王”的美誉。它的营养价值也确实不小,不少人都把大枣当做日常零食或者汤品的配料,觉得它能补气养血、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但是,最近一项研究却让大枣这一美誉有点被“打破”。研究发现,每天吃多一点大枣,不仅可能让身体变胖,甚至有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风险增加。听起来好像有点“冲击性”,是不是应该停掉大枣,转向其他零食呢?老实说,大家不要太着急。大枣作为一种食品,它本身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如果不控制好摄入量和搭配,可能带来的... Read More >
202503-01 一日三餐顿顿都吃“粗粮”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营养师说了实话! #一日三餐顿顿都吃“粗粮”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营养师说了实话!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粗粮”仿佛成了营养界的宠儿。很多人听闻其富含膳食纤维、低热量且升糖指数慢等诸多优点,便毅然决然地将一日三餐的主食都换成了粗粮,满心期许着身体能因此开启“健康开挂”模式。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营养师有话要说。粗粮,相较于精米白面,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健康优势。像燕麦,满满当当的β-葡聚糖,宛如肠道的“清道夫”,助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让消化系统顺畅运转;又如糙米,保留着胚芽与糊粉层,维生素B族、... Read More >
202503-01 闫会宁医生:如何避免HPV感染传播? HP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性传播,无论是阴道性交、肛交还是口交,只要存在皮肤或黏膜的接触,就有可能导致HPV感染,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如亲吻、抚摸等,也可能造成病毒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则主要通过接触被HPV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巾、内裤、马桶座等来实现。母婴传播虽然较为罕见,但孕妇如果感染了HPV病毒,在分娩过程中也有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预防措施接种HPV疫苗:HPV疫苗是预防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市面上有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可预防多种HPV病毒感染。建议适龄人... Read More >
202503-01 不想湿缠身,春季快健脾!22个健脾食材清单,快快收藏 不想湿缠身,春季快健脾!22个健脾食材清单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但气温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不少人胃肠道出了问题。再加上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肝气旺盛,也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不少人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脾胃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出现功能异常,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为免夏季湿缠身,春季需强健脾气中医认为, 脾虚分三类,需辨证调理才有效脾气虚主要表现面色萎黄、没精神、容易疲劳、气短懒言、腹胀食少、肌肉松软无力、舌淡苔... Read More >
202503-01 春季中医养生小贴士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正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的季节。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应顺应自然,调和身心,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养生,我们要适应春季的时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养生保健。起居方面春季养生,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常。春季阳气渐生,万物开始复苏,应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以顺应春生之... Read More >
202503-01 被骗多年!医生:长期喝无糖饮料也会引发糖尿病 快科技3月1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长期喝无糖饮料也会引发糖尿病。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表示,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无糖饮料有很多成分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发生“误判”。“如果一个人缺乏胰岛素,那么摄入的糖就会在血液里,无法进入细胞,作为能量被利用掉,最后只能从尿液中被排出。这种就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现在被称为1型糖尿病。”在糖尿病前期,人们可能会感受到一些细微变化,但这些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轻微的视力模糊、经常感到疲倦、嗜睡、凝血功能... Read More >
202502-28 吃完饭就犯困或是疾病信号:警惕4种病 快科技2月2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对多数人来说,吃饱犯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进食后血糖水平、激素水平、神经调节机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持续存在饭后昏昏欲睡的情况,则要警惕4种疾病,分别是餐后低血压、血糖异常、心脏病变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餐后低于90mmHg。有时候即使血压下降没有达到标准,但病人有头晕乏力、嗜睡、甚至晕厥等低血压反应,也算是餐后低血压,餐后低血压一般在餐后半小时到1小... Read More >
202502-27 世卫组织: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将增加68% 2月2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预计将增长38%,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将增加68%。该报告警告称,若当前趋势不加遏制,全球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或达320万例,相关死亡病例将达110万例,报告呼吁各国加强医疗系统建设,加大对乳腺癌筛查和治疗的资金投入,实施经济有效的预防政策。据了解,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液或血液向全身播散转移,最常见转移至骨、肺、肝、脑等重要脏器,是危及... Read More >
202502-27 确诊仅1年 26岁渐冻症女孩去世 生前曾向蔡磊求助 快科技2月27日消息,日前,26岁渐冻症女孩陈静雯朋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静雯已于2月22日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陈静雯去世后,其母表示将保留静雯微信,“群不会解散希望大家可以加病友进群,继续抗冻前行。”据了解,今年1月,陈静雯发视频向同患渐冻症的蔡磊求助,因她本人无法说话,所以视频声音为代录。陈静雯表示,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从确诊到现在,病情发展速度真的很快,快到我还来不及反应就快被它击垮,生病之前的美好仿佛还在昨天,转眼间就被病痛折磨到长卧病榻,我努力想和病毒斗争,但它日渐... Read More >
202502-27 耳朵里长“脚气” 竟然是因为这个很多人都爱的活动 很多人都在网上刷到过采耳视频:在可视化镜头下,一块块陈年污垢被掏出来,要多解压有多解压。还有许多博主会前往采耳机构探店,视频里,各种各样的工具轮流上阵,清洁、解压,不但视频里的人会舒服得睡着,连视频外的观众,也会感到很助眠,甚至想亲自一试。耳朵里长“脚气” 竟然是因为这个很多人都爱的活动不过,采耳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既能好好清理耳朵,又能放松、保健吗?事实上,它可能远比你想得更危险。大多数人不需要频繁掏耳朵大部分人家里都常备着棉签或挖耳勺,每当感觉耳朵堵塞或刺痒时,就会下意识... Read More >
202502-27 你敢吃吗?欧盟批准面包虫粉末放入面包!此前还将蟋蟀粉加入食物 快科技2月2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从2月起,欧盟消费者开始在日常饮食中发现一种新食材: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粉末,又称面包虫粉末。欧盟委员会上个月就已经正式批准,从2月10日开始,将允许将经过紫外线处理的面包虫粉末作为新型食品投入市场。欧盟批准面包虫粉末放入面包!此前还将蟋蟀粉加入食物根据欧盟规定,面包、蛋糕、芝士、意大利面、加工马铃薯制品、果酱中都可加入面包虫粉末。根据不同食品,虫粉含量最高为4%。不过,欧盟要求加入食品中的面包虫粉末必须经过高温处理... Read More >
202502-26 刚果(金)3名儿童因吃死蝙蝠去世:引发不明疫情致53人死亡 快科技2月26日消息,据《卫报》报道,近日,刚果(金)西北部地区出现不明原因疾病,截至2月16日,已报告431例病例,其中53人死亡。疾病爆发起源于3名5岁以下儿童,他们曾吃过一只死蝙蝠,随后3人出现发烧、呕吐、内出血等症状后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感染数字迅速增加,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目前不明原因疾病仍在调查中。作为一种哺乳动物,野生蝙蝠可携带多种致病菌,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和它们近距离接触,以免造成严重后果。资料显示,蝙蝠可携带鼠疫杆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肺孢子菌、假结核...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