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 中国何时才能出现马斯克、乔布斯 俞敏洪:这是生态的问题 NEW 快科技6月22日消息,在今天开幕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创新年会上,俞敏洪表示,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马斯克,这不是企业家的问题是生态的问题。俞敏洪表示,人类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小小的发明就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中国过去五千年的历史某种意义上是保守的历史,中国文化里有保守的生命力,但是没有创新我们在世界上就没有地位,被其他国家卡脖子,甚至自己卡自己脖子,都是因为对创新的推崇不够。俞敏洪谈到,到目前为止,中国创新有很多领域突破,但是更多是对于世界的追赶和模仿,在模仿过程中体现了中国... Read More >
202406-22 又是跟女下属!马斯克第12个孩子出生:此前多名女员工起诉他骚扰 NEW 6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马斯克又要喜当爹,迎来自己第12个孩子。报道中提到,今年早些时候,埃隆·马斯克悄悄地与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女下属希冯·齐里斯再生一孩,他现在至少是12个孩子的父亲。知情人士称,第三个孩子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出生的,但直到现在才被外界知晓。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齐里斯曾告诉一些同事,她和马斯克没有恋爱关系,也没有发生性关系,两人是通过体外受精怀上的孩子。如果两人没有感情基础,那么他们要孩子可能真的是为了繁衍后代。马斯克曾说过,他要尽其... Read More >
202406-22 小鹏汽车官方向马斯克借车:你来中国时我们也给你车 NEW 快科技6月21日消息,日前,小鹏董事长何小鹏在美国测试特斯拉FSD,以及马斯克的回应,引起网友关注热议。何小鹏发文称,这次来美国时间较长,就顺便测评了一下最新版的特斯拉FSD和Waymo自动驾驶。何小鹏表示,自己现在开的这辆特斯拉是FSD V12.3.6版本,如果谁有最新的V12.4.1内测版本,希望能借给他,他会在评测中,将小鹏的XNGP与特斯拉FSD进行对比。特斯拉CEO马斯克关注到此事后表态称:中国汽车制造商是迄今为止最具竞争力的。可能是何小鹏目前未借到合适的车辆,今日... Read More >
202406-20 马斯克最新专访:我宁愿亲眼见证AI毁灭人类 快科技6月20日消息,在2024年戛纳狮子国际创意节上,特斯拉与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接受了WPP首席执行官马克·里德的专访。在这次深入的对话中,马斯克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复杂看法,他的一些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概率问题,他对此持有既乐观又悲观的态度,他引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杰夫·辛顿的观点,认为存在10%到20%的可能性出现令人担忧的情境。然而,他更倾向于关注那80%的积极可能性,并预言我们将进入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 Read More >
202406-20 马斯克:拒投人类永生项目 活太久会导致社会僵化 快科技6月20日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最近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没有投资任何长寿技术,重要的是我们至少在某个时刻能够自然地离世。马斯克还表示,我们可以努力活得更久一些,尤其是在精神和身体都保持健康的状态下。不过,马斯克认为如果我们活得太久,这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许多人会变得不愿改变自己的想法,这将会抑制新思想的产生。此外,马斯克回应了很多人质疑他造电动汽车,他认为如果你仅依赖人们的反馈来决定是否开发新产品,那么电动汽车这样的创新可能永远不会被推出。因为人们往往对现有的解... Read More >
202406-20 马斯克称做决策从不依赖调研:用户不会主动要求一个全新产品 快科技6月20日消息,在2024年戛纳狮子国际创意节上,特斯拉和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与WPP首席执行官马克·里德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在这次专访中,马斯克还分享了他关于商业决策和创新的独特见解。马斯克明确表示,在推出新产品时,他并不依赖于传统的市场调研或消费者调查,他认为,产生新想法相对容易,真正的挑战在于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在特斯拉的决策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正式的提案流程,而是通过频繁的交流和讨论,团队成员可以直接提出并分享他们的想法。对于数据的依赖,马斯克指出,... Read More >
202406-19 手机终将被淘汰!马斯克:脑机芯片是未来 据报道,埃隆·马斯克预测,手机在未来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植入人脑的芯片。2024年1月,他的神经链接生物技术公司首次为30岁的四肢瘫痪的NolandArbaugh植入了大脑芯片。手术过程包括将一个硬币大小的电脑芯片植入大脑中控制移动意图的区域。然后,该芯片被用来“记录大脑信号,并将其无线传输到解码运动意图的应用程序”。上周日,一个名为“NotElonMusk”的恶搞账号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马斯克在回应这篇文章时做出了上述预测。最初的信息是这样的:“你愿意在你的大... Read More >
202406-18 马斯克回应英伟达黄仁勋:未来人形机器人普及将是汽车10倍 快科技6月18日消息,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机器人技术将在2-3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并预言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变得像今天的汽车一样普遍,他表示:“100年后人形机器人将无处不在,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产量最大的机器系统。”一位X用户分享了黄仁勋采访的视频片段,马斯克则对此称:“它们的普及程度将是汽车的10倍。”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在本月特斯拉股东大会曾做出承诺,称斯拉将在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擎天柱机器人,并于明年在自己的工厂测试仿人机器人,马斯克预测,明年... Read More >
202406-18 马斯克要带特斯拉玩把大的,称其为“史诗级”的 快科技6月18日消息,今日,马斯克宣布正在研究Master Plan 4,并称其为“史诗级”的。Master Plan在特斯拉中国被译作秘密宏图,它代表了马斯克对特斯拉所处行业的指导性见解。2006年,马斯克公布了特斯拉宏图第一篇章,基本内容如下:第一步:打造一款产量很小的车型,该车型价格肯定是昂贵的;第二步:用赚到的钱,开发一款产量适中的、价格相对低一些的车型;第三步:再用赚到的钱,创造一款量产的、价格亲民的车型;第四步:提供太阳能电力。用了10年,第一篇章到2016年已经... Read More >
202406-17 马斯克预言:未来将不再有手机 仅有Neuralink 快科技6月17日消息,特斯拉和Neuralink的CEO埃隆·马斯克最近再现神言论,他认为未来人们将不再需要手机,因为Neuralink的脑机芯片技术将帮助人们用思想来完成现在手机所能做到的一切。马斯克的一个高仿号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你会在你的大脑上安装一个Neuralink接口,让你通过思考来控制你的新X手机吗?”对此,马斯克回应称:“未来将不再有手机,仅有Neuralink。”自从智能手机问世,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改变,因为手机的功能十分强大,便于用户处理越来越多的日常事务... Read More >
202406-17 一颗宽200米小行星,以时速8.2万公里靠近地球?马斯克:无法拦截 引言 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如果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正以每小时8.2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靠近,我们能否阻止它?这种情节通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中,但如今却成为了现实。著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面对这样的小行星,人类目前的技术无法进行有效拦截。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科学家们对此有何看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潜在的威胁?小行星的轨道与速度根据最新观测数据,这颗宽约200米的小行星正以时速8.2万公里的速度接近地球。小行星在太空中的运动受到引力影响,其... Read More >
202406-16 马斯克最新访谈:在全球核战爆发前必须实现殖民火星 快科技6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特斯拉和SpaceX的CEO埃隆·马斯克分享了他对太空探索和人类未来的见解。马斯克强调,SpaceX的使命是将人类意识扩展到地球之外,以应对类似恐龙灭绝的未知挑战,并确保人类文明的长期生存。马斯克认为,尽管地球已有约45亿年的历史,但文明的存在时间仅占其中的极小部分,这表明文明是短暂而脆弱的。他提出,为了超越所谓的“大过滤器”,即那些可能阻碍文明发展的关键时刻,人类需要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将意识扩展到其他星球,甚至是其... Read More >
202406-16 马斯克:特斯拉新款Roadster跑车可以飞 快科技6月16日消息,埃隆·马斯克近日再次激起公众对特斯拉新一代Roadster 2的期待,宣称这款备受瞩目的电动跑车将具备飞行能力。尽管这一消息令人震惊,但马斯克并未提供具体的技术细节或实现方式。有意思的是Roadster 2自2017年原型车发布以来,原定于2020年投产,却因连年推迟而成为业界笑谈。特斯拉曾承诺向参与推荐计划的车主赠送新款Roadster,但随着时间推移,因此外界对其是否真的能上市充满怀疑。今年早些时候,马斯克透露了对下一代Roadster设计的更新,并... Read More >
202406-16 花了6年 马斯克终于讨回了4000亿的工资 一觉醒来,马斯克的账上即将多出 560亿美金,合人民币 4000多亿,那个男人又要重回世界首富位置了。今天凌晨,特斯拉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开会之前,特斯拉官方以及一堆高管在社交平台上疯狂拉票,号召股东们动动手指,为公司搬家、马斯克薪酬等几个提案投出您宝贵的一票。特斯拉的官网也上线了投票通道,并且列举出了,在马斯克的领导下,特斯拉从 2018 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呼吁散户们都来投票,还会抽奖请大家来参观特斯拉工厂。搞这么大阵仗,是因为这次的股东大会要表决几个重要提案,其中最...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