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中国古代为何称越南一代为“交趾”呢?(怎么可以错过) NEW “交趾”最初是中原人用来描述长江流域“南蛮”风俗的一个词,后来用于称呼保留这一风俗的地区。作为民俗的“交趾”是什么意思呢? 唐代孔颖达解为“卧时头向外,而足在内而相交”,这是说南蛮人睡觉时头向外,小腿向内而且交叉在一起,所以被称为“交趾”。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写道:“交趾,谓足大趾开阔,并立相交。”意思是蛮地被称为“交趾”是因为当地人大脚趾长得特别开阔,两脚并立的时候大脚趾会相互交叉。《后汉书·南蛮传》称:“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意思是蛮地被称为交趾是因为他们一... Read More >
202405-13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力有得到提升吗?(快来看) NEW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当了汉中王之后,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当汉中国相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前半生屡遭失败、寄人篱下的刘备之所以能咸鱼翻身,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而有其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诸葛亮。而刘备每次取得成功后,诸葛亮的地位也会大幅提升,最终成为蜀汉集团的二号人物,与刘备上演了“君臣佳话”。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 Read More >
202405-13 古代越南是什么时候从明朝领土中独立出来的?(硬核推荐) NEW 安南为越南古名,安南这个名称来自唐代的安南都护府。安南自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至五代十国时吴权割据安南,再到明朝宣德年间安南彻底独立。此后越南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明洪武末年,安南内部发生叛乱。永乐初期,安南王室陈氏绝嗣,全国遍寻陈氏子弟而不得。此时安南独立时间尚短,文字、文化、节日等与祖国中国相同,归属感高。永乐五年(1407年),安南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上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明成祖朱棣顺应天意,响应安... Read More >
202405-13 在司马懿诛灭曹爽的时候,为何很多曹魏忠臣都很支持?(怎么可以错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司马懿诛灭曹爽的时候,为什么很多曹魏忠臣都表示支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司马懿是曹魏的元老,曹丕时期就是托孤大臣,到了曹芳时期已经是四朝老臣。而且司马懿在这之前计败关羽、数胜东吴、三退诸葛亮、平定辽东,为曹魏立下了不世之功,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曹魏忠良,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 相比而言,曹爽是凭借皇族... Read More >
202405-13 古代的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不要告诉别人) 在和中国接壤的国家中,越南无疑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在越南历史上,其第一个国家文朗国(后改名为瓯雒国)是在青铜器时代建立的。关于瓯雒国的建立,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之前古蜀国移民建立的,另一种说法是越国在战国后期被楚国消灭后,分成了许多个小国,其中有一支向南来到了今天的越南地区并建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灭了东方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不久,秦始皇南征百越,成功臣服了岭南地区的人民。而秦朝时期的岭南地区,包含了越南的部分地区。但是在秦朝末年,秦朝失去了对岭南地区的掌控力... Read More >
202405-13 为什么说曹魏不到几十年就被司马氏篡夺是曹丕的责任?(奔走相告)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的哪个政策导致曹魏三代后短命而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曹魏、蜀汉、东吴这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是最强的,因此蜀汉和东吴才会抛弃前嫌,继续选择联盟。但是曹魏却最终在不到几十年内就被司马氏篡夺,没能完成天下统一。而之所会出现这种结果,曹魏实际上的二代君主曹丕负有很大的责任。在中国历史上,东汉... Read More >
202405-13 古代的越南到底说的是什么语言?是汉语吗?(难以置信) 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上找一个和中国最像的国家,那么非越南莫属,越南无论是从文化背景还是政治体制上,都和中国极为相像。毕竟相对于朝鲜半岛、琉球和日本等其它汉文化圈国家,越南和中国在古代关系更近:它长期以来是中华帝国的直属领土。 以现在河内为中心的红河平原地区,可以说是越南这个国家的发源地(现在中南部都是越南后来打下来的)。秦朝南征后控制了百越(两广),而秦灭亡后,两广地方官员赵佗独立,建立南越国,之后南越国继续南征,征服了红河平原地区并且设置了交趾郡,之后这一带长期是中国的直属领... Read More >
202405-13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只有一字之差,却有何不同意义?(这样也行?)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什么区别的详细介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上皇”是为已经让位但尚在人世的皇帝准备的专门名位,有的时候“太上皇... Read More >
202405-13 古代丹书铁券是什么 这个东西真的有免死功能吗(没想到)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的“丹书铁券”,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我们看一些古装影视剧,总能够看到“免死金牌”、“尚方宝剑”、“丹书铁券”等之类的物件出现,每当人物面临杀身之祸时可以保其一命或者遇到权贵阻挠时可以畅通无阻。然而,此类物件是否真的有免死功能呢? 丹书铁券最初是用丹砂书写,用铁制成,故名“丹书铁券”。丹书铁券最早出现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刚开始并没有免死功能;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的,才开始赋予免死功能的;到了唐代,丹书铁券的功能进一步扩大,最高可以赋予以持卷者十次免... Read More >
202405-13 唐太宗下令要李泰入住武德殿,为什么朝臣们会反对?(这都可以)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大臣们为什么不同意唐太宗李世民把弟弟的房子给儿子住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共生有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唐太宗继位之后,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地位本来很稳固。但是从贞观十年开始,李承乾的地... Read More >
202405-13 清朝时期的太监数量相比明朝少了很多,因为什么?(墙裂推荐) 在古代,太监负责侍奉皇帝及其家族。在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明朝皇宫内外使用太监达十万人之多,而清朝使用太监人数最多时不超过三千人,是清朝比明朝更注重人权吗?显然并不是,清朝在使用太监人数远少于明朝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在遏制太监干政这事上执行得更彻底清朝为了吸取历代王朝因太监干政,导致内部纷乱并亡国的教训,在顺治皇帝执政时期就在皇宫内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曾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立过类似的铁牌,只... Read More >
202405-13 从对褚遂良的遗言来看,唐太宗希望他怎么做?(学会了吗)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对褚遂良所留的遗言有什么特殊含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走到了尽头。五月己巳日(7月10日),自制大限将至的唐太宗李世民将太子李治... Read More >
202405-13 武则天在位时做了什么?她为何饱受争议?(墙裂推荐) 武曌[zhào],即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690年,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一代女皇武则天,正式登基,开始了长达15年的女皇岁月。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她做出了很多改革,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历史贡献。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在位时大肆任用酷吏,同时也做出了很... Read More >
202405-13 褚遂良的求情信为什么完全没有打动唐高宗李治?(一看就会)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说褚遂良给唐高宗的求情信完全写错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成功完成了“废王立武”这件大事,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在“废王立武”过程中反对唐高宗最激烈的褚遂良则被贬官外地。在之后几年中...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