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 在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被作者罗贯中遗忘的猛将?(全程干货) NEW 有哪些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遗忘的历史猛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其中五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力实在太大,而其描写又是“七分真三分假”,因此不免让大家将小说误作历史。《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为了突出其中的主要人物,难免对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结果便导致不少历史上的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变成了衬托主要人物的“路人甲”。 1、东吴名将朱然。在《三国演义》中,朱然只出场了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朱... Read More >
202405-04 关羽被庞会灭族,为何现在还有人自称关羽后人?(真没想到) NEW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作为三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武将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位列“五虎上将”之首,去世后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蜀记》记载,曹魏灭蜀之后,庞德之子庞会将关羽全家灭族,然而现代却时常有人自称乃是关羽后人,甚至拿出各种各样的证据,那么关羽的后人是否真的存在呢? 《蜀记》记载灭族之事,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斩杀曹魏大将庞德,而根据《三国志》记载,曹丕追谥庞... Read More >
202405-04 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快来看) NEW 人殉制度是指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一种陋习,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期,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开始式微,自汉以后基本绝迹,但在辽金时期却再度死灰复燃,此后断断续续一直持续至清末,直到民国以后才彻底消失。那么,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殉制度源于原始社会,商周奴隶制下达到鼎盛目前关于人殉制度诞生的时间,仍然无法准确判断,不过根据现代考古发掘的考证,这种残忍的制度早在史前文明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 Read More >
202405-03 土木堡之变导致哪些恶果?对明朝历史走向产生哪些影响?(真没想到)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兵分四路南下犯边,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蛊惑下率军亲征,结果于土木堡遭遇惨败,不仅所率官兵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那么,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中衰的标志,对明朝的历史走向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响之一:皇帝外臣矛盾激化,宦官集团开始出现对于每一个王朝来说,打天下凭借的都是武力,但当天下逐步稳定后,则不免要开始转入文治。因此,历朝历代武将集... Read More >
202405-03 明朝一起泰州疑案,许巡按是如何判决的?(全程干货)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泰安州有一富豪王元起,平日里贪财好色、仗势欺人。当时,有邻县佣工李进贤,带着妻子方氏到泰安讨生活,租了王元起的屋子居住。王元起见方氏颇有姿色,遂想方设法将其强占,之后更是往来无忌。不久后,李进贤得知了妻子与王元起之事,便将妻子大骂了一顿,并言称“从今日起若是不改过,定要... Read More >
202405-03 “曹操斩杀粮官王垕”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曹操为什么这么做?(不看后悔)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人常说《三国演义》乃是“三分真七分假”,这倒不是说《三国演义》虚构成分太多,实际上其中所载大多均能找到出处,其整体故事脉络也与正史所载相差无几。《三国演义》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了突出人物性格,通常会对这些故事进行掐头去尾、移花接木、时空平... Read More >
202405-03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当中 能称为好汉的人有几个(学到了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梁山好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梁山上的人,我们习惯上用“好汉”两个字来称呼他们。但是梁山上的人真的都配得上好汉这个称呼吗? 我看未必,黑旋风李逵杀人不眨眼,喜欢滥杀无辜,算不得好汉;智多星吴用阴损毒辣,暗地里总喜欢“赚”人,算不得好汉;母夜叉孙二娘在十字坡上草菅人命,售卖人肉包子,算不得好汉…… 可以说,梁山泊上的好汉并不多,真正的梁山好汉只有这么几位。 第五名,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江湖上名声仅次于宋江和柴进的存在。相对于叶公好... Read More >
202405-03 蜀汉有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他们的后代情况如何呢?(怎么可以错过) “五虎上将”之说出自于《三国演义》,指的便是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名将,即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最早则源于陈寿在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人常说“虎父无犬子”,那么作为蜀汉威名赫赫的“五虎上将”,他们的后代情况如何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关羽:两子一女、孙子两人,后人说法有待考证 “襄樊之战”中,关羽斩杀曹魏大将庞德,而且极有可能将其杀死后传首西川。于是便有了《蜀记》中“庞德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破... Read More >
202405-03 李隆基时期发生安史之乱 给唐朝带来了多大的冲击(硬核推荐) 对安史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天宝14年,这天唐玄宗李隆基还和往常一样在优哉游哉的喝茶,同时醉倒在了杨贵妃的温柔乡里。然而,殊不知就在大唐北方,此时一场浩劫即将席卷这个古老的都城。 在此以前,大唐朝臣已经多番向皇帝上奏,安禄山这个人很有野心,是不甘于居于人下之人,要皇帝对他多番小心,最好杀了他。可是唐玄宗始终听不进去,最终安禄山集结河北的重兵向唐王朝发动了进攻。 短短半年时间就攻陷了东都洛阳,兵峰直指长安,一时之间整个大唐王朝... Read More >
202405-03 秦始皇真的下令,不让驻守岭南的秦军回城吗?(怎么可以错过)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面对天下各路义军,除了章邯临时以骊山刑徒组建的军队之外,秦国各地驻军、上郡边军也基本都参与了平叛战争,唯独驻守岭南的秦军始终没有回军救援。网上有说法认为,秦始皇当年下令这些军队驻守边地,即使国内有变故也不得返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实际上,秦始皇并没有下过这种命令,岭南秦军之所以没有返回,其实原因只有两个,那就是“回不来”和“不想回”。 原因之一:秦国律法严苛,无令不敢擅动 秦军攻占岭南后,为巩固对该地的统... Read More >
202405-03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造成的 安史之乱和杨玉环有什么关系(怎么可以错过)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安史之乱这个事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于唐朝来说确实是影响很大。然而发起叛乱的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说这个安史之乱和杨贵妃有关呢?下面就和小编起来看看吧! 1、安史之乱和杨贵妃有关吗确实是有关,但是安史之乱并不是杨贵妃造成的。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有多个,和杨贵妃也有一定关系,但说成是杨贵妃造成的那就太看得起她了。 2、为什么有人说安史之乱... Read More >
202405-03 孙权文武双全,为什么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后都失败?(墙裂推荐)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孙权一表人才,文武双全,并且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才,为什么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后都失败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其实孙权领兵多次攻打合肥而屡屡失败,这与他个人的军事目的和能力有很大关系。 首先,他多次攻打合肥的军事目的都是为了协助其他军事行动,牵制曹魏兵力,当然也有趁火打劫的意图。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孙权为了扩大战果,在赤壁之战胜利后第一次攻打合肥,这次攻城几乎成功。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他第二次攻打合肥,当时... Read More >
202405-03 处置吕布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问刘备意见呢?(学会了吗) 处置吕布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问刘备意见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事情得从刘备接管徐州说起,当时徐州牧陶谦年事已高,外患内忧之际只能把徐州托付给刘备。起初刘备因为自己实力不济多次拒绝,但当得到徐州各大士族的支持以后他同意并坐上了徐州一把手的位置,然后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当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招天下英雄,吕布这时候前来投诚。吕布投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刘备的仁义和名声,而是因为他刚刚被曹操打败后无家可归,急于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命悬一线的吕布恳请曹操收下自己,... Read More >
202405-03 盘点:曹操最害怕的三个人,差点让曹操丢了性命(怎么可以错过) 盘点:曹操最害怕的三个人,差点让曹操丢了性命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第一个是关羽,字为云长,他是千古流传的“武圣”,而且在各个方面也是出类拔群的,数千年来历史记载对关羽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然而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将,对曹操来讲是又爱又恨,因为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能力,但是曹操不敢拿出多少诚意出来,也是无法将关羽据为己有,甚至还将关羽吓得不轻。 第二位便是马超了,他不仅勇猛强悍,而且年少成名。那时候曹操就多次向马超抛出橄榄枝,但是马超却无动于衷,直到曹操统一...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