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 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没听贾诩的建议放火箭呢?(干货满满) NEW 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草船借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备受无数人的欢迎。因为其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里面的人物大家也是耳熟能详,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诸葛亮。三国中彰显诸葛亮智慧的情节有很多,其中草船借箭就是最为经典的一个,这也为后面诸葛亮气死周瑜埋下了铺垫。不过很多人也是很疑惑,难道当时诸葛亮用稻草人借箭的时候就没人发现发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曹操阵营中的贾诩早就发现这个计谋,并让曹操放火箭来射杀诸葛亮。结果... Read More >
202405-05 项羽身边有谋士范增,为什么却不重用他呢?(原创) NEW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亚父范增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楚汉的天下我想很多人已经是看到其中的腥风血雨,秦的暴政让天下百姓们是流离失所,让太多的人是失去了梦想,摆在他们面前的或许也只有起义这一条路可走,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全天下是群雄四起,而这其中我们是看到了项羽这样的人物出现,从小就展示出很大的魄力,自然他的万人敌也是超级强悍的,在率领的部将们征战天下的时候几乎是所向披靡,但是他也有有一些个缺陷的,带兵打仗是讲求谋略的,而他是太过于霸道,这一点让他是损失了很... Read More >
202405-05 长孙皇后有哪些功绩?为何后世评价那么好?(怎么可以错过) NEW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皇帝,他们政治开明,使得国家繁荣昌盛,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那么这些皇帝背后的女人就是皇后,在历史上有很多皇后特别出名,他们有的是以不好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祸乱朝纲,把持朝政,但是在历史上仍有很多以贤德为名的皇后,其中流传最广的就要数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了,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一直是以以一种贤德的形象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一说到长孙皇后,大家都会想到她是一个好的皇后,用心的教育几个孩子,和李世民夫妻恩爱,她也从来不嫉妒后宫其他人,总是... Read More >
202405-05 为什么唐朝的长孙家族能做到经久不衰呢?(怎么可以错过)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十几岁就跟李世民结为连理,自那以后长孙氏就很受宠,她是李世民当皇帝之前和当皇帝之后最得势的女人,是因为她做到了一般女人做不到的,也是一般女人承受不了的。当时长孙家族几乎是当时最有威望的家族,李世民被李渊看好,长孙氏在自己家族的推举之下,成为了王的女人,伴君如伴虎,为什么长孙氏能做到经久不衰?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当时情况危急,长孙皇后就替李世民笼络了人心,安顿好士兵们,最后这场战争赢得了胜利,李世民又怎么能不把长孙皇后放在自己内心中最高的位置。... Read More >
202405-05 为什么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没除掉武则天呢?(深度揭秘) 为什么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没除掉武则天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认为武则天没有威胁,因此没有除掉武则天。众所周知,武则天是在唐太宗时期入宫的。但是那时的她其实并不受宠,即使有宠幸,也只是偶尔的,因此武则天并不入其他人的眼。连唐太宗都将武则天视为玩物,喜欢时加以宠爱,不喜欢时便将其丢弃在一旁,更不用说长孙皇后了。长孙皇后的地位稳固,根本没必要忌惮武则天。武则天依附皇帝刚入宫的武则天俨然是需要依附皇帝才能生存的。武则天虽然年轻貌美,但... Read More >
202405-05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关系怎么样呢?为何叫观音婢?(满满干货)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最宠爱的一个女人,也是李世民的正室,后来被封为皇后,长孙皇后还有个名叫做观音婢,也是长孙皇后的小名,这个名字只有李世民可以叫,别人没人敢如此称呼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为什么叫观音婢,里面有什么故事,一起来看一下。 一、观音婢是长孙皇后的小名史料中长孙皇后的名字并无记载,后世多称呼她为长孙皇后或者是文德皇后。但是资料记载长孙皇后的小名是观音婢,在史书中记载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一起时都会叫她小名,也就是观音婢,李世民叫的多她这个小名也被人熟知,被更多的人知道,... Read More >
202405-05 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他的子女结局如何?(硬核推荐) 徐达是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功臣,他真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徐达死后他的子女结局又是如何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徐达+蒸鹅”这个梗引起热议,按照其中说法,朱元璋在明知徐达患背疽,且“疽最忌鹅”的情况下,仍派人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含泪吃下蒸鹅后,因背疽发作而身亡。那么,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食蒸鹅而死只是野史传说,徐达乃是患背疽而死 关于徐达之死,《明史·徐达传》明确记载,“(徐)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 Read More >
202405-05 历史上的于成龙是怎样的?他在哪些地方任过职?(怎么可以错过) 于成龙是清朝初年名臣,在影视剧中康熙曾激动的对满朝臣子说:“这是天下第一廉吏。”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是怎样的呢?于成龙的一生都在哪些地方任职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早在明朝末年的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副榜贡生的头衔。其实于成龙的能力远不止如此,只因为于成龙这个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面对考场考官公然受贿徇私舞弊的种种作为看不惯,便在考卷上痛斥了这种行径。当时明朝末年贪腐遍地重生,他的这种做法刺激了阅卷的考官,便... Read More >
202405-05 朱买臣好不容易发迹,为什么他的前妻羞愧自杀了?(墙裂推荐) 朱买臣是西汉时期大臣,他发迹后接前妻享福,但前妻却羞愧自杀,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这个事情的原因,大概就是舆论作用太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 朱买臣是吴县人,吴县是现在的江苏,他家境贫穷,十分爱好读书,到了四十岁仍然是个落魄书生。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朱买臣夫妻俩为了逃离战乱,背井离乡逃到会稽郡富春县下涯。当时看见前面一条溪流,清澈透明,当时觉得口渴,就用手捧着喝了几口,当时就觉得这... Read More >
202405-05 南明的第一任皇帝朱由崧,为何登基后要先造床呢?(新鲜出炉)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经常有所谓的前后朝之分,比如西汉、东汉,北宋、南宋这种,前者往往是出现了大变故,而后者则是继承了前者的制度。而我们今天要聊到时代也是这种存在,它就是南明。而今天的主角则是南明的第一任皇帝朱由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南明小朝廷作为明朝的延续,本来就风雨飘摇,然而最奇葩的则是南明的新任皇帝朱由崧。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时就留下祖训,朱家皇帝要善待朱家的子孙,因此大明二百多年立,朱元璋的子孙生活都过得比较滋润。朱由崧作为万历皇帝的... Read More >
202405-05 古代打仗高挂免战牌就能避免战斗吗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硬核推荐)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免战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古典演义小说中,我们经常看到,打仗的时候,如果一方打不赢,高挂“免战牌”,另一方就会停手不打。直到免战牌被取下来以后,战争才会继续。 那么,在古代真正的战争中,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呢? 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的情况只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真实的战争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不过我想说的是,大家可能搞错了。在古代战争中,这样的事情其实经常发生。只不过在战争中所使用的并不是真的免战牌,而是“求和信”之类的东西... Read More >
202405-05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对古代打仗作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打仗,之所以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能力比较落后。对于古人来说,士兵的数量以及军队的规模,往往就意味着战争的胜利。 既然兵力多的一方,更容易获胜,那大家自然都玩了命地扩大军队的规模。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生产力逐渐进步,战争的形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所以对于军队规模这个问题,历史上其实也产生过多次变化。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简单来回顾一下,古人到底都是怎么打仗的?在很... Read More >
202405-05 古代打仗士兵抢着往前站 古人就不怕死吗(学到了) 还不知道:古代打仗士兵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争一直都是人类历史上不能缺少的一项历史活动,而站长往往伴随着的,就是无尽的鲜血和汗水,现在的现代武器战争自不用说,一个导弹下去,一个小国家都能彻底消失,而古时候就更不用说,那时候拼的都是真刀真枪,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危险系数和惊险程度都几何倍数的上涨,那为什么所有士兵还都抢着往前站呢?是因为他们都不怕死吗?并不是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条。 第一、 站在前边,反而更安全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亲眼... Read More >
202405-05 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都是乱砍的吗(新鲜出炉)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古代的时候怎么打仗的问题,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想到来自于电影电视剧或者所看的各种小说。两军对垒,然后两方的主将骑马出来单挑,不管带了多少士兵,士兵们都不参与战斗,主要任务就是主将打输了抢尸体,打赢了那就趁势追杀。稍微有点智商的人一想就知道这打法不对。如果古代都这样打,那古代大军的士兵的作战能力和数量完全就是看着好看了,胜负的关键只看主将是否胜利?,那以后举全国之力培养一个武术高手,打仗只让她自己去就...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