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 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 刘备为什么会传位给刘禅(越早知道越好) NEW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传位给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要传位给刘禅,而不传位给其他三个儿子,主要有三大原因! 刘备的四个儿子刘备的前半生过得非常惨,而且时运不济,他生下的子嗣大多数都是女儿,而在古代,女人的地位相对不高,没办法继承家业,所以刘备到了荆州以后,不得不收养一个养子,用来延续刘家的香火,这个养子便是刘封! 刘封是荆州长沙郡一个刘姓人家的外甥,原本姓寇。当时的刘备已经是四十几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算是比... Read More >
202405-11 魏征的人生经历有多坎坷负责?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干货满满) NEW 历史上真实的魏征,是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性格正直,但人生经历却十分坎坷复杂。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征最早当过道士,也当过隋朝底层官员,后来在瓦岗军中担任谋士,而后又归降李唐,再之后又被窦建德抓了俘虏,服务于窦建德。窦建德被击败后,魏征再次投降唐朝,服务于李建成,玄武门事变后又成了李世民的臣子。这样复杂的经历,让魏征的人生充满了很多变数,但同时,他又能一直保持自己正直无私的本性,所以才能最后名垂千古。... Read More >
202405-11 古代皇帝自称是什么样的 皇帝都自称朕吗(真没想到) NEW 古代皇帝自称朕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时候,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因此凡事都要享有与众不同的至尊待遇。如上朝要坐龙椅,出行要坐龙辇,连对自己的称呼也要全天下独一份,自称为朕。在许多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朕”即是皇帝的代名词,上至秦皇汉武,下至康熙乾隆,无一例外都自称朕。但是,“朕”这个称谓并非是所有皇帝都在用,古往今来,不自称为朕的皇帝也有不少。接下来,咱们就来具体看看。 中国历代封建王... Read More >
202405-11 李纲为什么能当上三位太子的老师?他有哪些本事?(快来看) 李纲,他是隋唐时期名臣,也是三朝帝师,曾教过隋朝的太子杨勇,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这三位太子,而且这三位太子都没能当上皇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同时教过三代太子的猛人,李纲到底有什么能耐,能够被三代皇帝看中,做了三代太子老师?他教的这三位太子,最后为何都没当上皇帝?他作为老师是否要承担责任呢? 这个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李纲,字文纪,生于公元547年。李纲出生的时候,正是南北朝末期,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时代。李... Read More >
202405-11 秦始皇死后他的后代都是什么样的下场?为何会绝后?(不看后悔)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子女。但是后来,因为一些意外的发生,导致秦始皇很有可能‘绝后’了! 至少,从现有的史料来看,这是唯一的结论。至于秦始皇为何会绝后?则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即位,然后为了稳固皇位,自己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二是... Read More >
202405-11 杜如晦为何被李世明定为一等功臣?他有哪些功绩?(新鲜出炉) 杜如晦是唐朝时期宰相,李世民登基后将他列为一等功臣,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杜如晦一直帮他出谋划策。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李世民身边,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就相当于是他的卧龙凤雏,更像是他的萧何加张良。从行军打仗,到策划玄武门之变,再到后面的治国理政,都是这哥俩一直在帮李世民出主意。而且,房杜这对组合,更是合作的天衣无缝。房玄龄负责根据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会同时拿出好几个。杜如晦则是分析这些方案的优劣,从中进行选择。 ... Read More >
202405-11 杜如晦献出了哪些奇谋妙计?李世明为何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干货满满) 杜如晦是唐朝初年名相,也是唐朝众多开国功臣中,十分有意思的一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房谋杜断’这个成语。作为唐初最负盛名的一位宰相,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但要说杜如晦到底为唐朝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做了哪些工作?献了哪些奇谋妙计?很多人可能就说不清楚了。更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贡献的人,唐朝官方对他的定位亦是极高!李世民创立文学馆的时候,... Read More >
202405-11 古代太子为什么会成为高危职业 只要不坐上皇位,都危险(难以置信) 对古代太子高危职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论古代时最难做也是最危险的位置应当属太子莫属。为什么说太子是一个高危行业呢?他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但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就不难发现,很多太子并不能善终最后成为皇帝。那么,在古代做一个太子有多难呢?笔者认为,如果想要顺利继承皇位,作为太子就必须要处理好一下这三方面的关系。第一,与父皇:既要展露才华,又要掌握分寸。中国古代皇权制度下的父子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微妙。对于君主来说,太子既是儿也是臣,... Read More >
202405-11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进行和亲,她最后的结局如何?(新鲜出炉) 文成公主,她是唐朝宗室女,著名的和亲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原,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家人。文成公主17岁入藏,入藏之后和松赞干布十分恩爱。但九年之后,松赞干布便因病去世。此后,文成公主在拉萨孀居三十年,最后在公元680年,因感染天花而去世,终年56岁。这样的人生,对于一名女子来说,实在是不知是好还是坏。 对于文成公主,人们... Read More >
202405-11 文成公主除了入藏和亲外,还有哪些事迹?(居然可以这样) 文成公主,她是唐朝宗室女,著名的和亲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除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件事之外,对于文成公主这个人,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嫁到吐蕃的时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又是怎样的一个结局?这些问题,恐怕很多人就不... Read More >
202405-11 柴绍为什么能有那么多成就?因为迎娶了平阳公主(快来看) 柴绍(588-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影《越光宝盒》当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两军交战,其中一方忽然派出一排美女,穿得清凉解暑,让敌方士兵注意力为之分散。然后忽然再派军队奇袭敌人后方,最终打败了敌人。这个片段,在电影当中,是一个经典的搞笑镜头。而整部电影,也是一部无厘头倾向的喜剧电影,据说当年票房还不低。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似荒诞的镜头,其实是取材于历史... Read More >
202405-11 吕雉曾被项羽俘虏,刘邦为何不将虞姬掳来做人质呢?(全程干货)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汉二年,项羽将吕后逮到军营中。 与刘邦一同被逮捕的,至少还有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同父异母四弟刘交的母亲,刘邦和第一任妻子曹氏生的儿子刘肥。概括起来,刘邦的父母妻儿,都成了项羽的人质。 汉四年,项羽不敌刘邦,还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绑... Read More >
202405-11 鲁元公主是刘邦与吕雉唯一的女儿,为什么险些改嫁匈奴?(太疯狂了) 鲁元公主,刘姓,名字不详,她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长女,也是唯一的女儿,她嫁给了赵王张敖,但刘邦竟然想让她改嫁匈奴进行和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刘邦的一位谋臣。 这位谋臣本姓娄,因献过迁都的建议,被汉高祖刘邦赐姓刘氏,所以这位谋臣后来就叫刘敬了。献过迁都的建议之后,刘敬还曾劝刘邦不要贸然对匈奴动武,刘敬觉得匈奴人在使诈,在引诱刘邦去攻打他们,刘邦没有听刘敬的建议,还大骂刘敬凭口舌得官... Read More >
202405-11 历史上的张亮是唐朝开国功臣,他有哪些功绩?(满满干货) 在现代社会,“张亮”是个烂大街的名字,其实在唐朝也有一位张亮,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他的故事相当精彩。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的那个张亮,出身底层,加入瓦岗军征战四方,投靠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事变,作为李世民的心腹收了几百个儿子,最后却被冠以谋反罪名处死。不得不说,历史上的那个张亮,他是个传奇。 张亮,河南郑州人,出身底层,早年靠种地为生。后来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因为隋炀帝对河南这边,压榨得太过厉害,导致张亮他们家靠种地再也活不下去了。所以,...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