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8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么?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区徭役制度的?(学到了) NEW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么?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区徭役制度的?其实平米法,也叫作均征加耗法,是在明朝中期由名臣周忱所首创,这种方法既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也保证了明朝在当地的税额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在明朝可以耕种的土地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穿,一种为官田,另一种为民田,然而朝廷在这种田地上所分别征收的税额,差别巨大。征收于官官田的田租往往要比征收于民田的田税高上几倍甚至几十倍,才外还要对运输途中造成的损耗进行加费。面对这种租重税轻情况,便造成了很多负责在官田耕种的农民不堪重负,对无力缴纳的田... Read More >
202405-18 古巴比伦王国是如何消失在历史中的呢?(深度揭秘) NEW 在历史课本中,我们都会提到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如今,埃及、印度、中国都是一个国家,而巴比伦却在如今的世界地图中,找不到影子。那么,巴比伦王国为啥突然消失呢?在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得到传播,多亏了梁启超。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是也”。但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非出自梁启超,西方国家早期就有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在美国一些历史教科书中也有这类说法。为啥这四个国家能够被称为四... Read More >
202405-18 为什么明朝到了中后期的时候,领土面积大幅度缩水?(燃爆了) NEW 众所周知明朝十分有骨气,从不和亲,不赔款,也不割地,不纳贡。那么为什么明朝到了中后期的时候,领土面积大幅度缩水?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强盛时期的版图明朝覆灭是在公元1644年,距今已过去了300多年。 到了今天,因为一些资料的缺失,人们对明朝的认识也存在一些局限,如今的历史学家就对明朝的版图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明朝是一个喜欢“到处搞册封”的王朝,有不少地方是只名义占有,不具有实际管理权。因此,如果把“是否有军事机构设置”,“是否有行政... Read More >
202405-18 为什么没有文明能够继承古巴比伦的历史文化呢?(深度揭秘) 古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至今5500年历史,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是古巴比伦灭亡后,没有文明能够继承古巴比伦,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重大损失。古巴比伦所在地,是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就在今天中东国家伊拉克境内,所以可以认为,古巴比伦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如果参照古埃及和古印度的叫法,小编认为古巴比伦实际上也可以称为古伊拉克,古巴比伦实际上就是一个叫巴比伦的王国。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700年左右灭亡后,伊拉克这块土地至少1200年没有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先后被包括波斯帝国、马... Read More >
202405-18 如果刘禅是一代雄主,他会如何秀出自己的存在感?(奔走相告)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假如刘禅是明君,蜀汉会有怎样的未来,能一统三国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刘禅如果像他父亲刘备一样有远大抱负,就一定会努力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就像当初刘备笼络五虎上将+卧龙凤雏那样,刘禅也会丰满自己的羽翼,并逐渐削减诸葛亮的权力,毕竟,任何明主都不可能容忍自己的皇权仅仅作为摆设,就像康熙一定要设法除去鳌拜... Read More >
202405-18 古代公主在和驸马成亲之前 古人为何选派宫女去睡一夜(深度揭秘) 你真的了解古代公主下嫁驸马前,为何会先派宫女前去侍寝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导语:我国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官宦人家结成亲家的同是官宦,而富商同样会找富商结亲,至于普通百姓迎接嫁娶往往也是普通百姓,但有一种身份的人例外,这个例外就是皇帝的女儿。 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人能配得上皇帝的子女,所以皇帝的女儿无论嫁给谁,都只能算是下嫁。古代有很多人都想攀龙附凤,如果能有幸娶到公主,那就成了皇帝的女婿,将来的仕途会变得顺风顺水,更... Read More >
202405-18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赵云逐渐淡出了刘关张核心圈?(太疯狂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云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赵云开始追随刘备时,刘备已经是名扬海内了,头顶上已经有汉室宗亲、汉皇后裔、刘皇叔、左将军等等一系列耀眼的头衔,甚至还有曹操的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广为世人所知。这一点是与关羽张飞不同的,关羽张飞二人与刘备结拜时,刘备还只是一个整天就知道穷显摆的织席... Read More >
202405-18 古代做驸马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古人为什么要试婚(一篇读懂) 对古代当驸马到底多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家,在过去漫长的光阴之中,国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与朝代的更替,最终才迎来了如今的现代社会,现如今人人生而平等,可以自由的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幸福的。只是这样的生活在上下5000年的光阴中显得太过微不足道,只因为我们历经了长达千年的封建统治。在封建统治之中,人们倡导的是皇权至上,天下人以皇帝为尊,国家的大事小情全部都牢牢掌... Read More >
202405-18 刘备、张飞、关羽三人为什么能够如此具有凝聚力?(原创)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张飞为何对刘备如此忠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代,最耀眼的人品代言人非刘关张莫属,三人自从桃园结义以来,彼此始终忠贞不渝,即使多次在战斗中被打散,也能够重新聚拢到一起,正所谓"流水的徐庶孔明庞统、铁打的刘备关羽张飞",那么,三人为什么能够如此具有凝聚力呢,根源在于,三人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建功立业... Read More >
202405-18 古代诛九族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有多少个例子(居然可以这样)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动辄诛灭九族,实际被诛的九族有多少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古代的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皇帝犯错最多被说教几句,可大臣犯错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如果皇帝心情不好,轻易就可以使出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锏:诛灭九族,这种惩罚听起来十分可怕,一次性会杀掉上百个人。但在史书记载上,仅仅有2例。 诛九族的前身其实在家族观念中,起初并没有所谓“九族”的概念,他最早的出现也是在刑罚之中,并经过各类电视剧的演绎被大家所熟悉... Read More >
202405-18 三国时期,汉中之地为什么会被曹操称之为"鸡肋"?(干货满满)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对于蜀汉而言,益州、荆州、汉中哪个更重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看人口。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没有飞机坦克,也没有导弹潜艇,打仗时最重要的就是人力,冲锋陷阵要靠人,出谋献策要靠人,粮食的生产和运输也要靠人,因此,人口数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史料中我们可以获悉,在东汉末年,益州人口大约70... Read More >
202405-18 古代士兵军饷有多少 古人阵亡后军饷又归谁(干货分享) 对古代士兵的军饷多不多?没有银行储蓄的当时,牺牲了军饷归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当兵吃粮、拿饷卖命。但实际情况中,当兵的不但没有军饷,还要倒贴朝廷,自带钱财口粮去当兵,要是不幸牺牲,就是穷光蛋一个。不过到了宋朝,情况有所改善。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很多壮汉因为走投无路就喜欢投入军营效命,这样 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顺便还能领点俸禄,赚点小钱。但是这种情况是不怎么真实的,因为在古代当兵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工资可以拿。要搞明白古代士兵的军饷... Read More >
202405-18 三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几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速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以少胜多战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三国时代的生产力,难以支撑规模太大的军队。三国时期的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早期,四大发明里面,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还都没有出现,只有造纸术出现了,却仍然没有大规模普及,当时的媒介主体仍然是竹简而不是纸张,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落后,... Read More >
202405-18 古代打仗为什么会出现国库空虚 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干货满满)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打仗和国库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只要熟悉历史的人,就会发现在史书中都记载着这样一种现象,每一个朝代都养着很多万的大军,就是等着作战的时候能够发挥作用,可是每次一到有战事的时候,国家总会出现国库空虚的现象,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打仗的时候要花费这么多的钱,钱都去哪儿了呢?出现这个现象,第一个原因是平时的军队里面军饷都不高,但是到了打仗的时候,每一个士兵都会有补贴,所以说战争时国家会花费很多的钱。在清朝的时候,军队里的士兵,平常...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