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天文学家在“宇宙后院”发现的一颗“超级地球”可能拥有大气层 NEW 据外媒报道,距离地球约26光年的地方是Gliese 486,一颗红矮星。这些类型的恒星遍布银河系,它们基本上无处不在。但当我们从地球仰望夜空时,看不到任何一颗,因为它们并不明亮。Gliese 486也不例外。天文学家在2016年至2020年的四年时间里研究这颗恒星,发现它的亮度出现了周期性的下降-这是系外行星绕其轨道运行的明显迹象。在周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这颗被称为Gliese 486 b的行星的发现,它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第三颗最... Read More >
202103-05 NASA发现蜿蜒的“尘魔”在火星沙丘上“跳舞” NEW 据外媒CNET报道,在风与尘埃交织的时候,火星是一个相当忙碌的星球。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幸运地拍到了一个壮观的“尘魔”在一片沙丘上“缠绕”的画面。亚利桑那大学的MRO HiRise相机团队在周四分享了这一旋转的美景,作为当日最佳图片。这张图片是一个偶然的拍摄。“虽然这次对Antoniadi Crater以北的一个撞击坑内的沙丘进行观测的主要目的是跟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但HiRise经常会捕捉到大自然的行动,”HiRise团队说。“在这... Read More >
202103-05 谷歌气球的人工智能为何令开发者自己感到惊奇? NEW 北京时间3月5日消息,使用人工智能的算法正在尝试以意想不到的技巧来解决问题,这让它们的开发者感到惊讶。但与此同时,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控制人工智能的担忧。谷歌公司的一群员工正茫然地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几个月来,他们一直在完善一个算法,用来控制一个无人热气球从波多黎各一直飞到秘鲁。但还是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气球在机器智能的控制下不断偏离既定路线。Loon项目(Project Loon)是谷歌公司现已停止的一个项目,旨在通过气球将互联网接入偏远地区。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塞尔瓦托·... Read More >
202103-05 浙大软体机器鱼登《自然》杂志封面:遨游万米马里亚纳海沟 3月4日,浙大团队发明的深海软体机器鱼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的封面,这条机器鱼曾下潜到109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并在2500mAh锂电池的驱动下,扑翼运动长达45分钟。其研发从深海狮子鱼获得仿生启发,外形也想是一条深海狮子鱼,长22cm,翼展宽度28cm。万米海底的压力有多大?该成果参与者李铁风教授说,在10900米的海底,静水压高约110兆帕,接近于1100个大气压,相当于一吨重的小汽车全压在指尖上。过去,需要高强度的金属外壳(如钛合金)或压力补偿系统来保护,才能克... Read More >
202103-04 三星Galaxy A82 5G新机在Geekbench现身 搭载骁龙855+ 一个多月前,我们得到了第一条关于三星Galaxy A80继任者的信息。除了型号和它将采用旋转形式的奇特相机模块外,报道中没有其他内容。现在,我们从跑分网站Geekbench获取到了有关这款新机的芯片配置信息。可以确定这款型号为SM-A826S的手机就是Galaxy A82 5G,值得我们惊喜的是,它将搭载2018年底推出的骁龙855+ SoC,对于一款非旗舰机型而言,配备这种稍显老旧但能力不弱的旗舰处理器,相信会让这款产品获得价格和性能上的平衡点。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这款机... Read More >
202103-04 古生物学家发现并确认中国最大恐龙足迹点 中外古生物学家携手合作,发现并确认四川省昭觉县三比罗嘎恐龙足迹点二号点为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足迹至少有933个。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国际地质学期刊《地学前缘》上。四川昭觉的恐龙足迹发现于昭觉三比罗嘎的一处铜矿内,位于白垩纪早期飞天山组碎屑岩中的多个陡倾的岩面上。化石点从北向南延伸约1公里,从东向西延伸约0.5公里。据研究团队牵头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恐龙足迹点目前已经确定4个重要的足迹面,分别... Read More >
202103-04 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高清火星影像 今天(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黑白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据测算,图中最大撞击坑的直径约620米。彩色图像由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画面为火星北极区域。2月26日起,天问一号在停泊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环绕... Read More >
202103-04 微软扩大Windows 10 21H1测试范围 利用AI和机器学习了解用户体验 继上月邀请少量用户测试之后,微软现在正扩大 Windows 10 21H1 功能更新预览版的测试范围,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更深入了解用户体验和需求。目前微软已经在 Insider 项目中广泛部署 21H1 版本更新,将收集更多数据并进行更精确的测试。今年 2 月,微软通过“seeker”体验面向 Beta 频道用户发布了 Windows 10 21H1 Build 19043.844(KB4601382)。这意味着 Beta 频道的用户需要访问“设置... Read More >
202103-04 MIT研究称电缆可以帮助软体机器人转变为更硬的结构 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软体机器人这个子类别已经改变了许多人对该领域的思考方式。该技术经常受到自然现象的影响,与我们传统上讨论机器人时想到的那种刚性结构相比,它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软体机器人设计提供了许多好处,包括合规性,这已经在制造和履行中看到了许多现实世界的应用。但与它们更刚性的“表亲”一样,软体机器人也有其局限性。因此,设计者一般会在给定的工作中选择一种或另一种--或者,在最好的情况下,设计可交换的部件。麻省理工学院CSAIL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正在探索一种技... Read More >
202103-04 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际飞船原型SN10着陆后发生爆炸 北京时间3月4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美国当地时间3月3日,美国民营太空公司SpaceX进行星际飞船最新版本原型(SN10)最新一次高空飞行试验,当天第一次发射在最后关头紧急中止,随后的第二次发射获得成功。不过星际飞船成功着陆后还是发生了爆炸。这是星际飞船原型的第三次高空飞行测试。之前的测试均发生了爆炸。不过在周三的SN10原型测试中,飞船是在成功着陆之后几分钟才发生了爆炸。据报道,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6点14分,星际飞船SN10原型发射升空,飞船由三台猛禽发动机提供推力,飞行到... Read More >
202103-03 微软自曝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太令人兴奋了 Windows 10已经快6岁了,微软仍旧按照每年1~2个正式版更新和数不清安全/质量补丁的形式对其做完善。在本周举办的Ignite大会上,微软首席产品官Panos Panay和产品经理Roanne Sones在14分钟的谈话中对Windows做了前瞻。其中Panay透露,想到下一代Windows和未来,他感到太兴奋了,只是更多细节暂时保密。Panay指出,Windows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全世界每天超10亿人用它来工作、学习和创造等。一些观点认为,Panay口中的下一代Win... Read More >
202103-03 为什么造价170亿的美国毅力号火星车用了一颗23年前的CPU 前不久,NASA毅力号(Perseverance)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继续为人类搜寻着火星“生命”的证据。在媒体刊登的一篇毅力号解密文章中,提到了它的核动力能源供应、空中吊车着陆技术等,其中还有一点引起关注,即毅力号的核心处理器居然是IBM的PowerPC 750。PowerPC 750的频率只有233MHz,集成600万颗晶体管,它曾被用于1998年的iMac一体机上。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的话恐怕记得,9年前的好奇号火星车,用的也是这颗处理器。显然,对于造价27亿美元(约合1... Read More >
202103-03 科学家首次在地球上空探测到等离子体“太空飓风”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太空飓风”的证据。这场由漩涡状等离子体云组成的风暴在地球高层大气中肆虐了数小时,像下雨一样倾泻出大量的电子,这个系统类似于普通的飓风。这场风暴发生在2014年8月20日,在北极上空的电离层中。它横跨约1000公里(620英里)宽,由几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螺旋臂组成。它持续了大约8个小时才慢慢消散。风暴的机制和结构与人们熟悉的发生在低层大气中的飓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它不是水,而是电子的漩涡等离子体。强烈的气流剪切力在边缘晃动,而风暴的中心或“风... Read More >
202103-03 爆料称英特尔为11代Rocket Lake台式处理器捆绑免费游戏 TechSpot 报道称:英特尔即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正式推出 Rocket Lake 台式处理器,不过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该公司似乎还在酝酿提供免费的游戏捆绑。近日,知名爆料人 @Momomo_US 在 Twitter 上透露,英特尔将向购买 11 代 Rocket Lake 台式处理器的消费者附赠《Hitman 3》游戏。视频截图(来自:Hitman 官方宣传片)@Momomo_US 分享了一份文档,其中罗列了现售和即将到来的多款 Intel 处理器。至于《Hitman... Read More >